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红楼如此多娇

第七十四章 令人震惊,百官行录(求收藏求追读)

  苏然看着手里的这本泛黄的本子,沉默了很久。

   里面的内容,越看越让人震惊,越看越令人愤怒。

   这是一本类似于账本的东西,里面记录了二十余位官员的详细事迹。

   不过,这些事迹并不是什么丰功伟绩,而是妥妥的斑斑劣迹。

   上面不仅包含了官员的姓名,当时所居官职,还有作奸犯科的详细情形。

   就拿苏然正在看的这个官员来说吧,这位官员名叫胡尔琛,出身贫寒,科考举仕,从知县开始,用了八年的时间,做到了正四品的鸿胪寺卿。

   原本这是一个非常励志的故事,足以鼓舞天下读书人,说明朝廷是不会埋没人才的,即便你出身贫寒门第。

   但是,这只是你看到的表象,事实情况是,在七品知县任上,胡尔琛就因为讨好上司,草菅人命,将一对无辜的孤儿寡母判了流放。

   后来这对母子也没能到流放地,小的在流放的路上就被仇家给结果了,大的则被卖进了窑子。

   但就是这样的一个官员,却一路平步青云,一年之后就升任了六品通判。

   在通判的路上,胡尔琛变得更加肆无忌惮,不仅利用职权谋取钱财,视人命如草芥,更令人发指的是,他为了得到下属的老婆,居然趁着下属回家时,在半路安排人将他给乱棍打死了。

   兔子尚不吃窝边草呢,他这样的行为,简直令人发指。

   到了五品同知的位置上,胡尔琛依旧丝毫没有收敛的意思,不仅受贿索贿,而且还卖官鬻爵。

   更为离谱的是,有时候还一官两卖,价高者得官,出价低的那位则继续等着。

   而记录这些罪行的,是一位叫黄五的人。

   之所以能够获得这些线索,主要是赖于他的职业。

   这个黄五是浙江绍兴人,祖上就是做师爷的,而他自己也算是继承了祖业,一直在师爷这个行当里头混。

   最鼎盛风光的时候,他做到了江苏巡抚的师爷。

   也正因为如此,这个黄五也被人称作黄五爷,各府县的师爷有什么拿不准的事情都愿意来向他请教。

   久而久之,黄五俨然成了江南官场师爷的头把交椅。

   也正是有着这样的优势,黄五就亲自编纂了这部百官行录的东西。

   据说,这百官行录一共有二十四本,记录了差不多有四百多位官员的光辉事迹。

   也正是靠着这些东西,黄五在江南官场愈发如鱼得水,几乎达到了呼风唤雨的地步。

   不过,人狂必有祸,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

   黄五这么做,本来就得罪了不少官员,加之不知道收敛,不懂得低调,最终招来了杀身之祸。

   就在他五十岁生日的那一天,府上来了一大帮子人为他贺寿。

   但就在这一天,突然来了足足有五六百号人,将整个黄家围了个水泄不通。

   最终,参加这次寿宴的人,包括黄五的家小数十口在内,所有人都被杀了。

   从那以后,百官行录也就没人知道去了哪里。

   而晁横手里的这本,是从甄家流出来的。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来,全套的百官行录应该就在甄家。

   苏然搞清楚了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后,心里立马有了计较。

   当即他就辞了晁横,独自一人离开了。

   苏然没有去其他地方,而是又回了客栈。

   接下来,他白天哪里都没有去,一直待在屋里和红霜腻歪在一起。

   等到天色完全黑下来,苏然才又离开了客栈。

   甄家在江南有不少产业,但甄府无疑是其标志性的产业,其所在地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苏然离开客栈后,就直奔甄家大宅而去。

   他此行的目的,自然是要探一探甄家的虚实。

   如果说,贾家的府宅算得上是阔气的话,那么,甄家的这座宅院那就不能用阔气来形容了,而是得用恢宏来描述。

   苏然在甄家大宅里足足高来高去了二十多分钟,才找到了核心地带。

   放眼望去,这里是灯火通明,人来人往。

   一排排的丫鬟小厮,正在行色匆匆的走着,手上或端着碗碟,或提着灯笼,一个个忙得是不亦乐乎。

   苏然随手敲晕了一个小厮拖到角落里,随后摇身一变,就变成了甄家的一个下人。

   这样一来,在宅子里闲逛也问题不大,反正这么多人也不一定大家都认识。

   苏然又转悠了差不多十多分钟,才总算找到了一位看起来身份不低的人。

   这是一个差不四十多岁的男子,此时的他,正在一边狂扇一个丫鬟的耳光,嘴里一边骂骂咧咧。

   “你个贱骨头,爷看上你是你的福气,还在这儿跟我装清高,快自个儿把衣服脱了,乖乖躺到床上去。”

   丫鬟捂着红肿的脸颊,眼睛里噙满了泪水,但是却不敢再说话。

   尽管如此,她却并没有按照男子所说的自己脱衣服,而是死死的捂着自己的衣襟,嘴唇不停的颤抖。

   男子见她依旧不动手,不耐烦的将巴掌又扬了起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