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贪狼星

第247章 自此,天高任鸟飞

大明贪狼星 三悔人生 2134 2024-05-30 14:44

  第248章 自此,天高任鸟飞

   夏原吉得到的信息不是很对,因为谷王的事情其实已经解决了,但他猜测到的结果却是差不太多。

   朱瞻壑不愿意去解决建州卫的事情,最起码不愿意在什么都得不到的前提下去打白工。

   不过,到底都是姓朱的,朱瞻壑也没有做得太绝。

   在离开应天之前,在给夏原吉的那份折子里,朱瞻壑提到了一个人名,也夹了一个东西。

   人名是李彬,至于东西则是……

   金牌信符。

   把金牌信符给朱棣,不是还,而是借。

   这么说可能有些不太好,因为朱瞻壑手中的金牌信符说到底还是朝廷给的,但这次还真不能说是还,只能说是借。

   在云南,在中南半岛,金牌信符早已经不是当初朱棣赐给朱高煦的那个金牌信符了,更多的是在代表着朱瞻壑这个人。

   提了李彬,借了金牌信符,就等于是在告诉朱棣,这事儿我能做的也就只有这些,至于怎么决定,那就是您的事情了。

   与我无关。

   “值得吗?”回云南的船上,朱瞻圻看着自己的哥哥。

   “你只看出来了这些?”朱瞻壑皱起了眉头。

   自己的弟弟只看到了这点儿东西,那无疑是让他很失望的。

   “啊?”朱瞻圻有些没反应过来。

   “我这么做,看似是在向爷爷妥协,但实则是在为了我们自己。”

   “我们离开应天的时间太久了,虽然因为征讨安南和倭国的原因导致我从未在人们的视线中离开过,但实际上朝堂的局势还是有很大变化的。”

   “文武均衡,这是自唐朝文武分家之后几乎每一任皇帝都在做的事情,爷爷也不例外。”

   “在离开应天之前,爹是武将的扛旗人,所有人几乎都在等着爹的眼色行事,但爹却在所有人都等着他为武将做出点事情的时候去就藩了。”

   “此后,爹做了很多,我也做了很多。”

   “爹接收了徐亨,我带着李彬和谭忠东征倭国,还打压了文官,但这些还不是很够,因为我和爹所做的虽然都是为了武将这个群体,可实际上的核心却是我们自己家。”

   “这次我做保,让李彬去处理建州卫的事情,一来是给爷爷示了个好儿,二来也是在告诉武将们,当年他们追溯咱们家,咱们家也没有忘了他们。”

   听了自己哥哥的分析,朱瞻圻整个人都是愣的。

   以前的他满心都是对自己父亲的仇恨,那点儿为数不多的小心思全都用在了自己的父亲身上。

   他知道朝堂斗争一向都不简单,但从未想过,有时候一个东西,甚至是一句话都会有很多很多种含义。

   甚至,极有可能会扭转和颠覆整个局势。

   云南,昆明。

   朱高煦看了看身后的府邸,又看了看自己的妻子,微微叹了口气。

   在应天,他还没有这么强烈的归属感,但在这云南,他找到了这份归属感。

   现在要搬离这里,朱高煦多少有一点五味杂陈的感觉。

   “吴王殿下,您真的……”沐昂看着面前的朱高煦,想要说些什么,但他却没有那个资格。

   朱高煦一家子对云南的贡献是谁都能看得到的,现在的沐昂,甚至是所有的沐家人都不希望朱高煦一家子在这个时候搬走。

   虽然这种做法代表着要把云南的管辖权暂时委任给沐家,但相比朱高煦一家在的时候,沐家并不认为现在自己家还能很好的管理这云南。

   “放心吧,没问题的。”朱高煦拍了拍沐昂的肩膀,又看了看不远处的滇池。

   这里,真挺好的,但是离开也是必须的。

   吴王妃倒是没有说什么,因为这里本就不算是家,丈夫虽然常在,但儿子不常在。

   对于一个女人来说,尤其是这个时代的女人,丈夫和孩子就是一切了。

   心在哪里,爱在哪里,哪里就是家。

   朱高煦并没有和沐昂说多少,因为以后他们虽然不是形同陌路,但交集也不会太多。

   离开了云南,吴王一脉就会将主要的目标和精力都放在中南半岛,致力于发展起一个真正能够自己说了算的封地。

   最后看一眼府邸,朱高煦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自此,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

   就在南方发生巨变的时候,应天府的朱棣暂时还不知情,他还在安排北征的事情。

   建州卫,反心已现,必须要处理。

   看着面前的李彬,又看了看手中的两份折子,朱棣终于知道自己那个孙子在盘算着什么。

   没错,折子,两份。

   一份是朱瞻壑让夏原吉交给朱棣的,而另一份则是从朝鲜来的。

   朝鲜王世子李裪突发恶疾,仅仅两日不到就暴病而死,朝鲜国王李芳远之儿子李祜,也就是现在改名为李补的嫡次子也已经出家。

   李芳远在“无奈”之下,重立李褆为王世子。

   看看手里这封朝鲜请立王世子的奏请,再想想当初朱瞻壑所做的事情,朱棣终于明白了一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