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我的姑父叫朱棣

第一百八十四章 徐景昌,你可为相

我的姑父叫朱棣 青史尽成灰 2057 2024-05-30 14:44

  时至今日,可称神剑者,唯有刘家港外的大明水师……这可是朱棣自登基以来,就筹备的一支庞大舰队。

   在郑和的督促之下,船只充裕,水兵两万,全都是精锐中的精锐,沿海南下,直取安南,正好扬威异域,为这一次的边民受损报仇。

   势必要让安南付出代价。

   徐景昌提出了方案,奈何朝中诸公,竟然没有一个人相应。

   尤其是兵部尚书刘儁,更是万般鄙夷。

   “以水师讨伐安南,若是安南人马退入内陆,避而不战又能怎么办?更何况海上风高浪急,劳师远征,后果难以预料。让水师出动,不能伤敌,反而自伤,根本惩罚不到安南胡朝逆党,兵部万万不会答应。”

   徐景昌也哼道:“兵部不通水战,也不懂大明边防安危,如此糊涂,怎么能扞卫大明的利益?”

   刘儁切齿咬牙,别看你徐景昌是定国公,他好歹也是朝廷重臣,六部尚书,兵部可以排名第三,岂容你羞辱小觑!

   “此事也不必在这里争论,大可以恳请圣裁!”

   刘儁说完,转身就走,不屑于和徐景昌废话。

   而徐景昌也不客气,转身回府,他也需要拟定个详细的计划……

   通政司会议不欢而散……朝臣这边普遍支持刘儁的想法,认为安南竟然敢侵占大明疆土,杀害大明边民,就必须出兵,而且是从陆上出兵,痛击安南。

   或者干脆一点,就把安南吞并了。

   当初是赵宋没出息,放任安南自立,才有了今日的祸患,如今收复安南,正当其时。

   朝堂上下,尽是鼓噪出征的声音。

   而且很多人还不约而同提到了儒家宗法……他们认为大明就是天下的家长,陛下就是四夷的君父,现在孩子不听话了,就要严惩不贷,以儆效尤,给其他藩属打个样出来!

   这帮人的举动,只能让人联想到四个字:反攻倒算!

   而且一直支持徐景昌的邸报,也羞答答在二版和六版刊登了几篇短文,大意也是支持出兵严惩,只不过怎么出兵,需要商议。

   相比起这些人的鼓噪,徐景昌则是彻底安静了,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一连就是三天,苦心思索应对的方案。

   等到了第四天,朱高炽都坐不住了,直接杀了过来。

   “贤弟,坏事了,张辅上书了!”

   徐景昌听见朱高炽大呼小叫,也不得不把房门打开,请他进来。

   “你嚷嚷什么啊,天塌不下来!”

   朱高炽急赤白脸道:“我跟伱说,这回你可不能大意了,张辅已经上书,他拟定了一套详细的进军方案,父皇看过之后,十分赞许,而且他有意让成国公为主将,张辅给他当副手,一起出征安南。”

   徐景昌一怔,朱能和张辅?貌似好像在哪本看过,朱能就是这一次出兵染病死的,然后张辅打安南,立下了赫赫战功,才升到了英国公的位置。

   张辅他爹张玉,绝对是朱棣最心腹的爱将,追随他起兵靖难,如果不是中途战死,勋贵的第一人,非张玉莫属。

   而张辅本身也颇有韬略,在年轻一代里面,算是佼佼者。

   朱能等人没有上书,那是给自己一个面子,张辅上书,从某种程度上,就代表了勋贵的态度,他们想要借安南胡朝的人头,给自己增添一点军功,毕竟靖难过去了两年多,大家伙都静极思动,不打仗勋贵还有什么前途!

   “表弟,我仔细权衡过了,无论如何,也不能从陆上出兵,开支太大,应天起运一百石粮食,能送到云南的不足三石,送去安南,只怕连一石都没有。要不这样算了,让成国公和张辅领兵,坐着郑和的船只,前去安南,你看怎么样?”

   徐景昌诧异了片刻,笑道:“殿下这个想法确实不错,但此事只怕是行不通。”

   朱高炽怔了怔,也明白过来,苦笑道:“堂堂国公,怕是不甘心啊!”

   徐景昌也暗暗叹口气,水陆之争,在哪里都会有的。

   勋贵反对水师出击,也有很现实的考虑。

   如果往后的战斗以水师为主,他们岂不是成了摆设?

   这帮人怎么会甘心?

   朱高炽急得冒汗,“我说贤弟啊,现在怎么办?文臣武将都主张打,民间也议论纷纷,你再让我拿那个四阶段战术,只怕也不管用了。”

   徐景昌微微一笑,“其实吧,也不用担心,我这几天也是拟定了一个方略。”

   “方略,什么方略?”朱高炽惊讶道:“快让我看看。”

   徐景昌摇头,“这事情只能先跟陛下讲,然后看陛下的意思。”

   朱高炽更加好奇了,“我说贤弟啊,咱们俩这关系,你还瞒着我?你知道的,我一向嘴严,不会泄露出去的。”

   徐景昌哼道:“殿下,你记得我说过的话吗?为了大明的利益,有时候需要和公认的恶棍合作,有时候又要抛弃不听话的好人……这件事你最好别知道,哪怕是父子之间,你还不是最终说了算的。”

   朱高炽怔了片刻,默默点了点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