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穿越明末:我成了满清死敌

第582章 强攻淮安城,多尔衮南下

  第581章 强攻淮安城,多尔衮南下

   摄政王李毅继续留在淮安城外,两道军令传到江南,命福建水师总兵施福奉密令整顿兵马粮草,等候下一步命令。

   同时,李毅又命宁绍总兵张大彪率本部兵马北上。

   李毅不知道多尔衮对他的意图有没有耳闻,但即使多尔衮有所防备,应该也拿不出什么好办法。

   就像当年的清军要破哪一处长城就破哪一处长城,明军虽然有心防备,但漫长的防线难免百密一疏。

   战争中有时候要快,有时候要慢,时机合适无疑最为重要。

   明军的红夷大炮像石匠手里的凿子一点点在敲击淮安城头,杨国忠陪在李毅身边,看对面空无一人的城头。

   青色的原野上只有火炮轰击的声音,单调得令人心悸。

   红夷大炮轰击两个时辰,蚂蚁般密集的明军推着攻城车前行,府兵推着轻型抛射炮随步卒前行,压制城头的铳手和弓箭手。

   李毅用马鞭梢指向前方:“你在杭州时比淮安城内的济尔哈朗如何?”

   杨国忠老老实实回道:“末将当时手中多是血气之勇的百姓,幸亏浙东山民勇猛方才守得拨云见日,济尔哈朗手握七八万雄兵,其中骑兵近半却不敢出城野战,实在是非大将之才。”

   杨国忠不会刻意地谦虚,不掩饰对济尔哈朗的不屑。

   炮声换成铳声,淮安城头的废墟中露出清军的人影,他们把才搬下城头的小型炮重新抬上来,对准明军缓慢移动的攻城车。

   铁弹飞驰,碎木在半空中散开,明军士卒在尖叫中摔落到地上,在城下负责压制的火铳兵匆忙用铅弹回击。

   云梯靠上城墙,甲士嘴中咬着短刃呼啸而上。

   城头倒下滚烫的桐油,白色的蒸汽隐没在黑色的硝烟内,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煮肉的香味。

   李毅面无表情扫视战场,杨国忠的眉头越锁越重,当年他能用只有血勇之气的百姓守住淮安,现在凭什么不相信济尔哈朗能用八万身经百战的老兵守住淮安。

   “你可是认为本王不体恤士卒,让他们在淮安城下白白送死!”李毅轻描淡写。

   “末将不敢,打仗怎么可能不死人。”杨国忠口不对心。

   他珍惜士卒的性命,从不做无谓的牺牲,作战多以守为主后发制人,军中许多人不理解他,士卒们也体会不到他的心思。

   赵信在背地里说过,摄政王李毅刻意栽培他,但即使相距千里,赵信绝不敢在背后乱嚼杨国忠的舌头。

   杨国忠立下的军功无人能比,但在军中将士心中,韩必先的名望似乎一直压在他头上。

   当然,如果加上文官,还是有人能识人的。

   “你什么都好,但有一点不如韩必先!”李毅心有所指。

   杨国忠苦笑,摄政王李毅也以为自己不如韩必先吗?

   杨国忠听说顾三麻子来淮安又走了,心中猜想明军水师应该会有所动作了吧。

   “张大彪不日将到那里!”李毅指向水汽蒙蒙的淮河。

   “本王要强行封锁淮河,让淮安城内得不到补给,把清虏这最后一点精锐困在淮安!”

   “这不可能!”杨国忠差点就要说出来,淮河两岸都被清军控制,水师深入等于自取灭亡,他进言道:“摄政王明鉴,山东空虚,水师若是北上不如攻山东。”

   李毅笑了笑:“你说是攻山东好呢,还是攻北京城或者辽东好呢?”

   杨国忠想了想,坚持道:“山东!”

   他抬头时,见李毅正在朝他微笑:“本王要是不让淮安城的清虏筋疲力尽,怎能让他们一溃千里。”

   多尔衮南下是个意想不到的好消息。

   满清的摄政王和大明的摄政王再次相遇,与上次不同,前次是多尔衮主动南下,这次完完全全是被逼出来的。

   淮安城外,两支队形散乱的骑兵从西边沃野而来,在明军炮阵外打着旋,既不离开又不靠近,看骑兵控马那娴熟的技巧,就知道那是蒙古人。

   秦虎操着战斧指向那里喝骂道:“有种的就过来,孬种!”

   可惜蒙古人听不清楚他的吼声,即使能听清楚也听不明白他那满口的江南方言。

   明军红夷大炮从未停止过怒吼,但淮安城下已经没有攻城的明军了。

   自从前天明军在攻城中被清军骑兵冲杀的大败而归后,李毅把淮安城下的军事指挥权完全还给了杨国忠,他基本完成了预想的战略布局,但许久没有指挥具体战斗了。

   大明的摄政王不能再像前几年那样率亲卫队上阵冲锋,具体说到步骑配合,火铳兵和炮兵的战线布局,他相差杨国忠不是一点半点。

   杨国忠接手战局后,首先命士卒在营内休整三天,当然,这三天里明军的火炮没有停止咆哮。

   济尔哈朗把仗打成这样,多尔衮到了淮安后很是无语,他没有过多责备济尔哈朗,立刻命两支骑兵出城。

   蒙八旗骑兵在明军火炮阵地外游弋,择机用骑射骚扰明军,但决不许与明军步卒短兵接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