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穿越明末:我成了满清死敌

第339章 会师攻襄阳,皇帝密会何腾蛟

  第339章 会师攻襄阳,皇帝密会何腾蛟

   明军缺少骑兵,将来在与清军的战事中会经常处于这样的困境。

   李毅也意识到这个问题,明军要想攻入中原,可以不以骑兵为主力,但骑兵必不可少。

   从江南获取战马有两条通道,也就是两条茶马古道,一者从四川与漠西蒙古交易,另一条就是从山西的两口。

   眼下南明各地人心浮动,两湖战乱未熄,闽粤战乱不止,云贵还有大西军在后敌我未辨,李毅还无暇顾及战马之事。

   八月下旬,两部明军共十四万大军在襄阳城下会师。

   会师后的明军气势如虹,一天攻破清军在襄阳城外两侧山岭上设立的营寨,驱赶清军入城。

   这时,襄阳城内集聚清军在两湖剩余的所有兵马共四万五千人,单论人数虽然比城外的明军少,但却像一颗钉子插在两湖通往中原的入口。

   李毅命水师切断长江航线,并命张天禄领五千兵马进入襄阳对面的南阳地界骚扰,把襄阳城变成一座孤岛。

   即便如此,李毅心中也没有放轻松多少,自古攻城是兵家最烦的事情。

   两湖战役从年初开始,至此横跨了大半年时间,清军和明军都已显出疲态。

   当初李自成集聚几十万大军攻打开封城,仍然花费了大半年的时间,最后还是掘黄河水淹城,最终才攻下开封。

   襄阳是两湖有名的坚城,虽然比不上坚如磐石的大同城,但和开封城不相上下。

   好在襄阳城下的明军都是精锐,无论张天禄、金桓的降军,还是忠贞营遴选出来的两个万人队,都不是才上战场的菜鸟。

   李毅一面命战船运输火炮来城下,一面让军中工匠打造各种攻城器械。

   堵胤锡到达荆州后,在长沙和荆州征集了三万民夫北上。

   姚启圣在武昌、承天、随州三府,也征集了五万民夫。

   一个齐心协力的两湖,才是大明兵马的坚强后盾。

   山西和两湖,各自成为满清和南明的心病。

   在荆州得到充分休整的李毅精力充沛,与军中将领商议各种攻城之术,他做好了迎接各种困难的准备,在襄阳城外修筑土城,准备长期围困。

   “到了该结束这场战役的时候了!”有一句话李毅只在心中默念过,从未说出口:“我该感谢秦鸿的!”

   襄阳城下的战事短期不会结束,两湖各地迎来了秋收季节。

   大军粮草无忧,镇国大将军府在两湖各地张贴征兵的布告,李毅计划在这里征集五万府兵,归姚启圣统御,守御随州府和承天府地界。

   两湖的邸报大约每隔半个多月会发到南京,李毅向内阁禀告战事进展情况。

   江南有很多人在关心这里,有喜欢他的,也有憎恨他的。

   南京城,火炉般的盛夏过去了。

   隆武皇帝已经好久没有露面,他几乎整个夏天都待在灵秀钟山。

   直到何腾蛟被解送到南京,隆武皇帝才回到众人的视野中。

   眼下大明的江山已经被李毅和郑芝龙瓜分,各地文官都成了武将的附庸。

   何腾蛟身上曾寄托隆武皇帝最后的希望,如今这个幻想也被刺破。

   镇国大将军府的侍卫把何腾蛟交给了刑部,隆武皇帝才得到与何腾蛟私下相处的机会。

   江南唯有南京城不在镇国大将军府的控制之下,但这里有无数密探。

   街头的乞丐,当铺里的伙计,甚至牢狱中的牢头,隆武皇帝看每个人都像是李毅的暗线。

   得到郑森和马士英协助,君臣选在一个风高月黑的夜晚见面。

   马士英不敢放何腾蛟出大牢,只能让隆武皇帝屈尊到腐臭的牢房中见何腾蛟。

   隆武皇帝换了一身打扮,穿上平头百姓的衣服,四个心腹锦衣卫举火把指路。

   何腾蛟还没有被定罪,又有两湖总督的身份,马士英给他安排了一个单独的牢房,地上是新铺的干燥稻草。

   夜色渐深,牢房中晦暗死寂。

   何腾蛟在牢房中睡睡醒醒,直到听见不远处有脚步声传来,这才从稻草堆中爬起来。

   牢房中不分昼夜,何腾蛟借助光线左右环视,才首次看清楚自己住了两天的环境,比两湖总督府的牢房要好多了。

   不远处几道火光越来越近,火光后的人影像一个个发晕的亮团,他觉得有些刺眼,用手挡住视线。

   “何爱卿!”隆武皇帝扑过来,双手握着监牢的木条。

   “陛下!”何腾蛟瞬间醒悟过来,跪伏在地,三跪九叩,眼角两行热泪流出。

   好一个君臣情深!

   何腾蛟没有往日的骄狂,声音哽咽泣诉道:“微臣辜负陛下期望,未能给陛下看好两湖,实在是罪该万死!”

   “不怪你!”隆武皇帝声音威严:“抬起头来!”

   何腾蛟抬头,已经有十年未见,隆武皇帝还是一眼就能认出他,确实是那张他熟悉的面孔。

   “李毅欺上瞒下,堵胤锡与其狼狈为奸,微臣被这两个人陷害才遭此罪名,望陛下给微臣做主。”到现在这个时候,何腾蛟还想为自己洗脱罪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