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宋文华集

第131章 牢骚

大宋文华集 姬子梦 2024 2024-05-30 14:45

  姬长卿与陈希亮在岳阳楼饮酒,两人对坐畅饮,举杯闲聊。

   陈希亮举杯敬姬长卿道:“丹文,为兄还要多谢你,照顾我的四个子不懂事的孩子。”

   姬长卿举杯回敬:“公弼,我自知你要说什么,但你我之间何必说这些,若你当我朋友,就不要说这些客套话了。”

   陈希亮哈哈大笑一声,随即将整杯酒一饮而尽。

   姬长卿也将杯中的酒,饮了个干净:“公弼,说真的大郎天性敏感,为人谨慎谦虚,我见之是真想收他弟子,传承衣钵。”

   陈希亮闻l言,随即便对身旁伺候倒酒的陈忱说道:“大郎,快来拜见老师,这真可真是天大的好事啊!”

   闻言陈忱放下来手中的酒壶,恭敬地朝姬长卿叩拜,姬长卿随手从腰间取下玉佩,送给陈忱道:“这是我家族玉佩,我族以麒麟为图腾,我希望你在今后,能成为麒麟一样的君子,守正而曲从,明事非而从流,精学求知,谦虚始行。”

   陈忱躬身拜到:“弟子陈忱多谢师长教诲——”

   至此姬长卿又多了一位弟子,这件事情本来姬长卿早就心动许久了,只是一直不敢跟陈希亮提及,毕竟这未免有携恩图报的意思。

   陈希亮见姬长卿将自己的长子收为亲传弟子,也是很高兴,一脸郑重的告诫陈忱道:“大郎,为父亏欠你颇多,你自懂事起,不仅要帮为父分担家务,照顾弟弟,等为父求学期间也狠心将丢在那火坑中,为父……”

   陈希亮是一个从不轻易透露自己情感的人,但也行是借着酒劲,他对陈忱说了许多。

   陈忱虽然也想与他说,可性子使然,也只是默默当一个听众,听着父亲敦敦教诲。

   岳阳楼中一片温情,而月偏西楼时,姬长卿、陈希亮也有些醉了,陈希亮借着酒劲向姬长卿问道:“丹文一直游历于西夷,如今也回到大宋许久了,不知丹文对大宋如何看待?”

   姬长卿微微抿了一小口,放下酒杯:“宋文繁华,唯武不彰”

   陈希亮微微点头,好在岳阳楼此时只有他们,并无外人在场,只是不用顾及忌讳。

   “丹文,真应该出仕报效朝廷才是,依君之才华、能力,定能让大宋兴盛强势,收复北疆犹未不可。”

   “公弼喝多了……”

   “不!丹文,自从翻阅你的读书随笔,某这才得以高中,要不然以我的能力,恐怕只能得一个同进士,又怎么会得见天子。”

   “只可很,某官卑言轻,上次朝廷,不得朝廷重视,要不然朝廷怎会忘记丹文这种贤野?”

   “我闲云野鹤惯了,若真的让我出仕,恐怕耽误了朝政,贻害无穷啊!”

   说真的姬长卿早些年的时候,或许还有过,想进入大宋朝廷,当当官看看。

   可自从娶妻以后,姬长卿觉得当官也没什么好,到不如自己现在,没事上上课,教教学生,或者陪陪妻儿,又或者走访旗下的商铺,看看有没有人才,和偷奸耍滑的。

   这不比一天为了名利,算计他人官场来的逍遥自在些。

   陈希亮叹息了一口气,许是因为提起了范仲淹,他总不免要为姬长卿说一说,当今太后刘娥的一些做法。

   “丹文,你说当今太后为何还不还政与官家,若是以前官家尚好还好,可官家现今已及冠之年,可太后还把持朝政,不肯还政与官家?”

   乾兴元年,宋真宗驾崩,13岁的太子登基,是为宋仁宗,皇后刘娥被奉为皇太后,根据真宗遗诏,皇太子年幼,朝中事务暂时由皇太后处理。

   “乾兴元年二月戊午,真宗崩,遗诏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后为皇太后,权处分军国事”,刘太后名正言顺的取得了宋朝的临时统治权。

   其实早在宋真宗执政晚年,刘娥就已经逐渐掌控了朝政大权,将反对她的寇准等人排斥出朝堂。

   仁宗即位之后,刘娥更没有顾及,处处采用皇帝的规格,树立自己在朝堂上的绝对权威,甚至是独断专行、想建七庙,七庙是天子标配。

   不过,朝堂之上的大臣们并不全都是支持刘娥,王曾一派极力与刘娥的亲信丁谓抗衡,而丁谓为了弄权,自寻死路,被罢官,王曾一派势力大增,他们是皇帝的忠实维护者,因为他们的努力,仁宗才能与刘娥共同参与朝政。

   王曾等大臣的坚持,不仅仅限制了皇太后的野心,也有利于历史对刘太后的评价:“刘氏始终注意与仁宗的关系,扶持仁宗成长,使'仁宗君德日隆崇,章献亦全令名'”;“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

   随着仁宗开始参与朝政,慢慢的也开始提出自己对朝政的看法,提出一些处理事情的方法,并得以在大臣们的支持下施行地方,很多时候他对一个事提出了意见之后,太后就不再发表看法,看起来太后与皇帝的关系十分融洽。

   然而,朝廷的大权依旧被刘娥把持,从晏殊和王曾的遭遇咱们就能看出来:晏殊是宋仁宗的侍读学士,但是因反对张耆升任枢密使,违反了刘太后的旨意,直接被赶出朝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