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李白这一生

第一百二十八章 洞庭湖的月色

李白这一生 杜夫王 2242 2024-05-30 14:45

  与韦冰分别之后,李白欲回庐山,可不巧遇到了襄阳守将康楚元叛变,将长江也封锁了。李白只好又回了客栈。一日忽然有一人找到李白,说旧交中书舍人贾至被贬为汝州刺史,后因未能守住汝州又被贬为岳州司马,此次是邀李白前往岳阳洞庭湖一游。

   乾元二年(759年)八月,李白到达岳阳,贾至在岳阳楼热情地招待了他。同时在座的有李晔。李晔是大郑王的裔孙,在朝中任刑部侍郎,由于他得罪了宦官李辅国,被贬官岭南尉,路过岳州。三人都是长安的老相识,见面格外亲切。李白向李晔打听长安的消息。李晔说,去年,房琯因用车轮战法与叛军作战,结果大败,肃宗因他事将房琯贬为巴州太守。杜甫因谏劝皇帝说,房琯有大臣体,不能因琐事而罢房琯的宰相职,肃宗因此将杜甫由左拾遗贬为华州司功参军。杜甫上个月已辞职西入陇西,生活十分困苦。他在天水时曾写了《梦李白二首》《天末怀李白》《寄李十二白二十韵》等诗,已传入京师。李晔将所抄的杜甫诗递给了李白,李白展卷读道:

   其一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其二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杜甫《梦李白二首》)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杜甫《天末怀李白》)

   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声名从此大,汩没一朝伸。

   文彩承殊渥,流传必绝伦。

   龙舟移棹晚,兽锦夺袍新。

   白日来深殿,青云满后尘。

   乞归优诏许,遇我宿心亲。

   未负幽栖志,兼全宠辱身。

   剧谈怜野逸,嗜酒见天真。

   醉舞梁园夜,行歌泗水春。

   才高心不展,道屈善无邻。

   处士祢衡俊,诸生原宪贫。

   稻粱求未足,薏苡谤何频。

   五岭炎蒸地,三危放逐臣。

   几年遭?鸟,独泣向麒麟。

   苏武先还汉,黄公岂事秦。

   楚筵辞醴日,梁狱上书辰。

   已用当时法,谁将此义陈。

   老吟秋月下,病起暮江滨。

   莫怪恩波隔,乘槎与问津。

   (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这四首诗,充满了杜甫对李白的无限思念和深情厚谊。他听说李白被流放夜郎,深知流放途中的艰险,生怕李白遭遇险情和为小人所害,所以还以为是李白的冤魂托梦前来相告。但当他确知李白在流放途中还活着,便对李白的冤屈十分同情。他认为李白是诗中豪杰,不愧为谪仙人的称号,并说李白的诗歌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在诗中,杜甫叙述了李白天宝初年在长安的优宠和盛名,回忆了他与李白交往的经历。他认为,李白受到流放的处罚是冤枉的,说李白像历史上的苏武和黄公一样,是忠心爱国的,深信李白是清白的,他实际上是在为李白申冤和辩解。

   李白读后,感动得泪水沾衣,说道:子美贤弟,真不愧是我李白的知己啊,在地遥山远的陇西天水还想着我。陇西可是我李白的祖籍呀,老弟的好意我心领了。“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说得太好了,我们兄弟俩可真成了难兄难弟了!

   贾至接着说:我和子美是同乡,都是洛阳人,如今我们也都是落难之人啊。

   李白看着贾至说:幼邻(贾至字)老弟,你就不必伤心了。你看,当今皇上对你不是挺好的吗?

   贾至说:对我好,还贬我到离长安如此遥远的岳州!

   李白说:皇上对你不薄,依我看,他对你比汉文帝对您的祖先贾谊还恩深宽厚呢!

   贾至疑惑地看着李白,只听李白慢慢地吟道:

   贾生西望忆京华,

   湘浦南迁莫怨嗟。

   圣主恩深汉文帝,

   怜君不遣到长沙。

   (《巴陵赠贾舍人》)

   李晔在旁边说道:此诗大妙!大有小雅怨刺之旨。表面上你是看不出任何问题的,可仔细琢磨,这不是五十步与百步之差吗?

   三人谈到时局,越说越生气。两京收复以后,朝廷以为天下大定,就忙着上尊号,封功臣,享九庙,祭山川,行亲耕、亲蚕桑之礼,几乎全是装点升平。至于如何平胡虏、安社稷,则无远虑之策,只有偷安之计。又加上皇后干政,宦官用事,李辅国专权于内,鱼朝恩监军于外,因此政令多乖,忠良见疑,以致造成九节度使大败于相州,使贼势复炽。安庆绪杀安禄山,史思明又杀安庆绪,自立为大燕皇帝,河南诸郡又复陷敌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