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李白这一生

第一百二十三章 永王东巡

李白这一生 杜夫王 2396 2024-05-30 14:45

  果不其然,李白所期望的报国时机到来了。至德元载(756年)春天,永王李璘从江陵起兵巡守江南西道,路过九江,派其幕僚韦子春前往庐山五老峰相请李白出山。李白故作矜持,学诸葛亮高卧隆中,让刘先主三顾茅庐,才肯出山。临行前,他将夫人宗氏托付给同在庐山隐修的腾空子。腾空子名叫李腾空,是前宰相李林甫之女,但此女与其父迥然不同,早年出家为女道士,一心修行。李白在庐山五老峰与腾空子修道为邻,关系处得不错,故李白有托妻之举,腾空子慨然应允。但宗氏夫人对李白有些留恋不舍,李白作《别内赴征三首》曰:

   其一

   王命三征去未还,

   明朝离别出吴关。

   白玉高楼看不见,

   相思须上望夫山。

   其二

   出门妻子强牵衣,

   问我西行几日归。

   归时倘佩黄金印,

   莫见苏秦不下机。

   其三

   翡翠为楼金作梯,

   谁人独宿倚门啼?

   夜坐寒灯连晓月,

   行行泪尽楚关西。

   李白这三首诗是为安慰宗氏所作,其一说,永王李璘三顾茅庐来相请我,我不能不去,明天即与卿相别,东出吴关。站在高楼上是看不见的,以后相思只能到望夫山上来眺望我了。其二说,出门的时候,妻子拉着我的衣服不肯放手,问我几时才能回来。如果我归时真能像苏秦那样佩着黄金印,你那时可不能不理我呀。其三说,谁在倚着楼梯流眼泪?坐在灯前整个夜晚不睡?在楚关西夜坐寒灯之下到天明,哭着送我出门。此三诗写尽了李白与宗氏深厚的夫妻之情,为了大唐能够早日平定叛乱,李白也只好别妻离家而奔赴前线。只有保护好社稷这个大家,才能保护住自己的小家啊。至少,李白此时是希望永王李璘能够平定安史叛军的,自己也能够建功立业,为报效国家贡献些力量。李白是这样想的,但却不知道,他将会陷入一个皇家内讧的泥潭中去。

   李白终于随着韦子春走出了庐山,上了永王李璘东巡的楼船。永王当然十分高兴有李白这样的大名士加入他的幕府,这对于他收揽人才将起着重要的号召作用。他十分热情地欢迎李白的到来,把李白迎作上宾。李白这时只想到他又能为国效力了,终于实现他“安社稷、济苍生”的政治理想,对永王的知遇之恩也很感谢。他要一展他熟读“金匮篇”精通兵法的军事才能。

   其实永王也像玄宗一样,主要是利用李白的诗歌才能和名声,为他歌功颂德,并未想让李白在军事上有什么贡献。李璘的军队在长江上组练十万,战舰千艘,在江上连绵十几里,旌旗飞扬,威风凛凛,直达金陵,次至扬州。在楼船上,李璘遥望大江,检阅了自己的军队,心雄志满,发出得意的笑声。他要李白写一组诗歌,为其助威扬势。于是李白写了《永王东巡歌十一首》:

   其一

   永王正月东出师,

   天子遥分龙虎旗。

   楼船一举风波静,

   江汉翻为雁鹜池。

   其二

   三川北虏乱如麻,

   四海南奔似永嘉。

   但用东山谢安石,

   为君谈笑静胡沙。

   其三

   雷鼓嘈嘈喧武昌,

   云旗猎猎过寻阳。

   秋毫不犯三吴悦,

   春日遥看五色光。

   其四

   龙盘虎踞帝王州,

   帝子金陵访古丘。

   春风试暖昭阳殿,

   明月还过鳷鹊楼。

   其五

   二帝巡游俱未回,

   五陵松柏使人哀。

   诸侯不救河南地,

   更喜贤王远道来。

   其六

   丹阳北固是吴关,

   画出楼台云水间。

   千岩烽火连沧海,

   两岸旌旗绕碧山。

   其七

   王出三江按五湖,

   楼船跨海次扬都。

   战舰森森罗虎士,

   征帆一一引龙驹。

   共八

   长风挂席势难回,

   海动山倾古月摧。

   君看帝子浮江日,

   何似龙骧出峡来。

   其九

   祖龙浮海不成桥,

   汉武寻阳空射蛟。

   我王楼舰轻秦汉,

   却似文皇欲渡辽。

   其十

   帝宠贤王入楚关,

   扫清江汉始应还。

   初从云梦开朱邸,

   更取金陵作小山。

   其十一

   试借君王玉马鞭,

   我王楼舰轻秦汉,

   却似文皇欲渡辽。

   其十

   帝宠贤王入楚关,

   扫清江汉始应还。

   初从云梦开朱邸,

   更取金陵作小山。

   其十一

   试借君王玉马鞭,

   指挥戎虏坐琼筵。

   南风一扫胡尘静,

   西入长安到日边。

   这十一首《永王东巡歌》中,除第九首外,余者写出了永王出师东吴的整个过程。李璘是玄宗的十六子,开元十三年(725年)就被封为永王。因年幼体弱,少年时是在忠王(即唐肃宗)的抚育下长大的。天宝十五载(756年)七月,太子李亨于灵武即帝位,即位之后,就命李璘速还太上皇处。李璘不听,仍赴任江陵,以薛镠、李台卿、蔡垧为谋主,疑有异志。肃宗闻之,诏令归观于蜀。李璘仍不从命,还招兵买马,扩大势力,并在至德二载(757年)的正月,由江陵发兵,乘战舰东巡江南西道和江南东道,同年春即到达金陵和扬州。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