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双大秦对比:两个秦始皇都懵了

第三十四章 一将功成万骨枯,人间惨剧。淳于越的脸被丢光了

  “一将功成万骨枯!好一个一将功成万骨枯!这不就是战场最真实的写照吗?”

   “想到刚刚原世界中,积水退去后浮尸遍野,然后王贲因为这次的战役,获得了陛下的奖励,这,真的是描述一致。”

   “现在不就都是这样子的吗?不管怎么样,将领升官,士兵死亡,都是我们百姓比较凄苦。”

   “我们军功制还好,要是之前六国,普通士兵根本没有出头之日。”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这是怎么样的悲悯情怀,才能说出这样子的话!”

   “九公子就只是看到战场,就能看到背后的惨烈场景,无怪乎他之前害怕死人啊!”

   “是的是的,万骨枯啊,真是一幅惨烈场景”

   “九公子这诗末句极沉痛,以万骨换侯封!这是何等血淋淋的现实!”

   “我也觉得,这种忧国忧民的诗句,居然是一个十岁孩童写出来的,九公子可谓是一个难得的天才啊!”

   “你们忘记了吗,九公子虽然说是不学无术,但是之前淳于越的问题,他可是解答出来了。”

   “想起来了!之前还以为九公子是碰巧,没想到他只是不爱学习,不过现在看来九公子天资聪颖,根本不需要听这些酸儒的课!”

   “没错,要我说,淳于越怕也是写不写出来吧!”

   “就这一首诗,就足够九公子名扬大秦了。

   “对呀,寥寥几笔,就写出了战争上的杀戮,这个诗里面满是血与泪啊!”

   “泪目,想到自己在沙场上战死的父兄。”

   “……”

   第二世界。

   淳于越府。

   “怎么可能?这怎么可能呢?九公子?”

   “想不到如此惊艳绝决的诗句居然是九公子写出来的!”

   “一将功成万骨枯!好一个‘一’对‘万’,‘荣’于‘枯’,让人触目惊心。”

   “这是老夫也写不出来的诗句啊!”

   “九公子他怎么可能写的出来?”

   “这,不对,可是这诗句也做不得假,难道真的是天才吗?”

   淳于越跌落在椅子上,他知道,凭借着这首诗,九公子算是能扬名立万了。

   不仅各方百姓,连各类文人也会对他刮目相看。

   而自己这个错把珍珠当鱼目的人,肯定会遭受到耻笑的。

   主要还是淳于越自己比较看重自己读书人的脸面,因此他才会如此的不甘心。

   毕竟,他已经不年轻了。

   想要名扬天下,也只能另辟蹊径。

   现如今,最有名的名头不过也就是之前所说算得当教导公子们的老师。

   而现在,告诉他,最不喜欢的一个学生居然成就远远超过他。

   而且还在天下人面前!

   这是直接将他的脸在全部人面前丢了!还被啪啪打脸。

   这边九公子来到了军队的后方。

   此刻有几个个士兵正在伐木,准备好制作的原材。

   而那些木匠们,正在讨论那种比较好。

   见到九公子之后,简单的行了个礼。

   “我想看看你们投石车的图纸。”

   墨渊直接开门见山的说出自己的目的。

   “这,九公子,这图纸可是机密,要是泄露的话,小人们是会被牵连的。”

   “你们居然不相信我?我可是你们陛下的九公子,有什么不能看的?”

   “九公子说笑了,小人们就只是一个小小的木匠而已,怎么敢呢,就是怕日后被责罚。”

   “这些东西都不用你们担心,不会有事的,不仅如此,你们反而还会受到丰厚的赏赐!”

   “啊?九公子不要再同小人们开玩笑了。”

   “谁在和你开玩笑?”

   “九公子,其实不是我们不相信你,先不论其他的,这就算是图纸给你,也不一定看得懂。”

   “既然如此,还怕我看?”

   说完一把将图纸抢过来看。

   这种非常时期,就要用非常的办法!

   要是好声好气,这些工匠才不会给,不仅如此,还会上报,到时候自己可就瞒不住了。

   工匠们不敢再劝说了,只有待会去禀报将军。

   因为但凡是出了问题,九公子可能还可以免遭责难,自己,可就不一定了。

   看到这里弹幕有不平静了。

   “这九公子可真是的,一会儿让我觉得他是个天才,有忧国忧民之心,一会儿又让我觉得他是真纨绔,讨人嫌!”

   “不止你一个人觉得,真的是让我的心起起落落的,一会儿上升,一会儿下降!”

   “我也我也,怎么感觉他这个人不好评价啊!”

   “……”

   这边,墨渊看着手中的图纸。

   这个投石车,真简陋啊!

   应该说是非常有改进的空间!

   不要质疑墨渊一个现代人为什么会这些东西。

   毕竟之前的他,可是一个百万粉丝的手工军事UP主!

   这些东西,怎么能难倒他呢?

   “我修改一下,不知道你们能不能做出来。”

   “只要是木头相关的,没有我们做不出来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