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宋:一统华夏从救岳飞开始

第170章 救援张宪,御驾亲征

  “陛下,前线万分紧急。当下应迅速出兵濮阳才是,至于金兵从何处来已无关紧要!”

   李光咳嗽了几声,整理了几下袍服:

   “陛下,臣虽老迈,可为朝廷尽忠之心未灭。臣愿再领禁军队出征,与金兵决战!”

   赵鼎也插话道:“陛下,臣也愿领兵出征!”

   看着底下一个个摩拳擦掌,恨不得立马冲到前线的几位大臣。

   赵旉摆摆手:“好了,你们年岁已高,朕不忍让你们到前线受刀兵之苦。”

   “朕打算亲自领禁军前往,你们在开封监国吧!”

   赵旉这样说,也有自己的打算。

   在开封这么久,实在是太烦闷了,早就想出去散散心。

   这也算是个好机会。

   再说,自己手下有两万禁军。真去濮阳,加上城内张宪还有接近万人,也不会有什么危险。

   下了早朝。

   赵旉马上派人到军器所调拨弩箭,并且派人传令城外禁军做好出战准备。

   黄昏时分。

   一切整备完毕,赵旉在赵鼎、李光护送下,起兵出征。

   濮阳距离开封不远,这也是张宪派人突破重围来求援的主要原因。

   过封丘,再到胙城,往前不远就是黄河渡口。

   原本以赵旉的意思,是准备出开封到陈桥,由陈桥到长坦渡口。

   中途林虎说长坦渡口那边水流有些急,不如走胙城那条路线,水流平缓一些,渡口船只足够容纳禁军通过。

   想想也可以,反正只是多走个几十里。

   而且渡口前面滑州,历来都是中原的一个粮仓,也是个不错的修整点。

   到达滑州,天色又黑了。

   大军开始第一次修整,又派出几波哨探去濮阳方向打探消息。

   转过天,几波哨探陆续回到滑州。

   经过这些人汇报,目前濮阳四个方向都被金兵围住。

   人数绝对不少于三万,甚至要更多一些。

   “这么多人。”

   赵旉看了看林虎,立即把当初求援的军兵找到面前。

   “当初张宪领兵突围,肯定是观察到了金兵防御薄弱处。你说一说,哪个方向的金兵防御不足?”

   军兵想了一下:“回禀陛下,小人也不清楚。只是当初张宪将军从西门、东门都突围过。”

   “而最后一次,是张宪将军领军拼命从西门发起进攻,护送十几人外出求援,到最后只有小人到达开封!”

   西门……

   赵旉嘟囔了一句,看来西门金兵防御肯定最为薄弱,倒是可以从这里切入。

   关键时刻,林虎仔细思考了半天:“陛下,西门不妥。先前西门方向金兵已经被突破一次,他们肯定会做调整。”

   “噢?”

   赵旉反问道:“那你说该从哪个方向进攻?”

   额。

   “陛下,臣不知。反正只要不去西边,从哪个方向都可以进攻,不如就去北门。”

   好吧。

   赵旉也不想过多干预,毕竟自己可不是专业人士。

   距离濮阳还有好一段距离呢,先过去再说。

   按照林虎的建议,从北门方向进攻,就要绕路。

   两万禁军,几乎是贴着黄河支流向濮阳前进。

   除了吃饭,就是行军。

   直到天黑,才终于赶到濮阳范围。

   哨探几次汇报,金兵已经不远了,超不过五十里地。

   这个距离,已经是极度危险。

   要是金兵在周围有哨探的话,估计已经被发现了。

   赵旉有心命令夜战,又担心照明不足。

   本来金兵就多,一旦出个三长两短可就坏了。

   简单休息一夜。

   五更天,东方尚未发白,天地还处在一片昏暗,禁军已经提前吃了早饭。

   两万人,好像发现了猎物,正在匍匐前进的豹子一样,悄悄骑上战马向金兵阵地慢慢移动着。

   五十里。

   四十里。

   三十里。

   昏暗的天空仿佛压在众人头顶。

   所有人都沉默不语,紧张的情绪不断蔓延,压抑的人呼吸都感觉到急促。

   周围安静的要命,只有不断的心跳声……

   忽然,侧翼尘烟中,十几匹毛驴若隐若现。

   很快便清晰的出现在视线之内。

   而在毛驴身后,还跟着许多人。

   “什么人?”

   这时候突然出现这么多陌生人,前面军兵如临大敌。

   队伍马上停止了前进。

   赵旉也跟着林虎从中军赶到前军。

   只见为首的是一名老者,身边左右跟着的都是家眷以及仆人。

   那十几匹毛驴背上,拖着许多细软与粮食。

   “饶命啊,饶命啊!老汉一家是到这附近投靠亲戚的,不是奸细啊!”

   老者很惊慌。

   身后一个只有不到二十岁的女人,拉着一个年纪更小的孩子反倒沉稳的可怕。

   “爹爹,这些都是我们大宋的官军,不会伤害我们的!”

   呵呵。

   赵旉听的好笑。

   现在行军,哪有时间跟他们在这耽搁?

   “你们还是别往前去了,这里马上就要爆发大战了,以免误伤到你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