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宋:一统华夏从救岳飞开始

第242章 增兵河北,全力进攻!

  吃喝了好一阵,赵鼎还是保持头脑冷静。

   “陛下,虽然完颜宗弼不再领兵,可我们也不能太过掉以轻心。”

   “依臣看来,应继续增兵。尽快将幽云十六州收入囊中,以除后患!”

   嗯。

   赵旉应了一声。

   刚好吃喝的也差不多了,许多人都有了醉意,便命大家先回去休息。

   大殿上,只有赵鼎、李光、张浚、宗颖四人。

   “我准备再调各地驻军以及新兵往前线去,就是不知该有何人领兵!”

   赵旉一早考虑的是李光,因为李光在指挥军队上面很有才华。

   只是年纪大了,经不起战场折腾。

   最终,张浚拍着胸脯:“陛下,臣愿领兵前去为陛下、为朝廷分忧!”

   哈哈~

   赵旉等的就是这句话。

   李光,赵鼎年纪都大了。且赵鼎是宰相,很多事情离不开他,实在不宜离开。

   张浚年纪虽然也不小,可毕竟是几人中比较年轻的。

   最关键的是,张浚领兵作战的能力,丝毫不弱于其他人。

   想当初赵旉都想过,若是自己救不下岳飞,就立马扶植张浚、刘锜。

   具体增兵的事,还是由宗颖去办。

   距离太远的不行,而开封周边的兵早就征集完毕了。

   只能从淮水以南去调兵遣将。

   接近半个月。

   前线战报终于又传了回来。

   看着塘报上的内容,赵旉终于确认,完颜宗弼死了。

   因为岳飞留下禁军与岳云在真定府,自己亲自率领大军前去河间支援。

   完颜亮率领十五万大军,每日消耗巨大,却根本无法彻底覆灭宋军。

   相反在岳飞、韩世忠联合进攻下,金兵隐隐有败退迹象。

   形势这么危急,完颜宗弼若是活着的话,早就带兵来支援了。

   “去,把赵鼎找来!”

   一炷香时间。

   连廊上传来脚步声。

   很快,赵鼎、张浚两人现身书房。

   “额?”

   “你、你们二人因何……”

   知道官家疑惑,张浚急忙解释说自己正与宰相商议粮草的事,以及询问一下自己带兵去前线该注意些什么。

   刚好就一起跟着来了。

   “陛下,不知您唤臣来何事?”

   赵鼎坐下后,赵旉随手把岳飞发来的塘报递给两人。

   “现在应该确定,完颜宗弼肯定是已经死了,否则他早就前来与岳飞争斗了!”

   “以完颜宗弼的孤傲,他若是还活着,怎能任由我大宋攻入他们金国的领地?”

   张浚是枢密使,刚好趁着这个机会汇报调兵情况。

   “陛下,现已有一万两千人集结临安。最多再有一月时间,应该可以筹集到三万人。”

   “可以。”

   赵旉似乎不是太关心这个,命人把塘报收好后,这才端起茶杯喝了几口。

   “现在可以预见的是,我大宋占据河北两路、河东路是板上钉钉的事。”

   “我现在担心的是蒙古,你们知道,金国与蒙古议和的条件就是割让二十七团寨。”

   “那些个团寨所占位置,可就包括了河北北部一部分地区。”

   有些话不用说的太明白。

   赵鼎跟张浚立马就知道官家的心思。

   “陛下,您是担心我们攻入幽云十六州以后,会不可避免的与蒙古人发生摩擦?”

   “对!”

   赵旉看着张浚:“张卿,你们两人知道我大宋想要立于不败之地,想要后世再无灭国之忧,必须占据幽云十六州。”

   “可现在蒙古人涉足了幽云之地,虽然他们所占的地方不多,可毕竟是把蒙古连接了进来。”

   “我们想要彻底收复幽云,就势必要与蒙古有一战。我们常年征战,前线将士早已经人困马乏啊!”

   哼!

   赵鼎单手握拳,重重砸击在茶几上。

   “蒙古索要二十七团寨,其染指幽云之心早已昭然若揭。”

   “他们也知道我大宋是块肥肉,也想来插上一脚,只怕他们是错打了算盘。”

   与赵鼎愤怒相比,张浚也是眉目紧锁:“陛下,蒙古人虽然强悍,可其实并不如金人老辣。”

   “他们在草原上,不过是占据地理优势而已。真要是离开草原,我们不一定怕他们!”

   赵鼎也在一边附和:“蒙古人之长处,无非于利用草原广阔之便利,从不停留。”

   “其盔甲、弯刀、弓箭在以往还能称得上占据优势,可现如今我大宋根本不输给他们。”

   “在草原作战,也许我们吃亏。离开草原,以坚城作战,蒙古铁骑根本不足为虑!”

   赵旉沉思片刻,感觉两人说的都对。

   自己也一直是这么认为的。

   “既然如此,我们应迅速结束与金国的交战。尽早进入幽云,占据交通要道!”

   又过了半月。

   早朝上,有人送来临安府尹钱端礼的奏疏。

   三万人已经凑齐,全部集结在临安城外。

   赵旉看到奏疏,立刻把视线投向张浚。

   “张卿,想必你这段时间已经做好了十足的准备,可愿意领兵到河北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