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汉末之益州崛起录

第一百九十四章 慷慨赴死易

汉末之益州崛起录 我欲归去 2093 2024-05-30 14:46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明,杨慎。调寄《临江仙》。

   贾成临江赋歌,引来多少文人学子击节赞叹,自是不提。

   却与甘宁毫不相干。

   用他的话说:“还有半个月过年了,这冷风飕飕的,咱得加把劲去对岸虎林城喝个小酒,暖洋洋的过年。”

   所以他下令严颜战舰掩护大军,趁着周瑜水师战败,对岸防守力量薄弱之际立刻渡河登陆对岸。

   周瑜水师战船尽毁,只能眼睁睁看着甘宁大军登陆。

   曹操摆开阵势迎战,前锋张飞只一个冲锋,便将这伙农夫组成的数万大军冲的七零八落。

   曹军根本没有抵抗意志,当约束他们的几员战将力战阵亡后便纷纷跪地投降。

   曹操便只能仓皇撤回虎林。

   两人一合计,虎林城小,固守等于自寻死路,于是便带着残兵继续后撤进入芜湖。

   只是陆路行军不比水路,很难约束住部下士卒。这些强征来的士卒早已成了惊弓之鸟,哪里肯与周瑜曹操共赴危难,一路走一路溃散逃跑。

   等他们进入芜湖城,十几万大军十亭中去了八亭。剩下的大多蠢蠢欲动,不堪一战了。

   ......

   建邺。

   孙权气的浑身发抖,目瞪口呆的看着下面慷慨激昂劝说他的臣子们。

   张昭大袖连甩,义正词严道:“我江东孙氏三代皆为大汉忠良,当初董卓擅权,乌程侯文台公斩华雄,败胡珍,收洛阳,修复汉室陵墓,功绩显赫。袁术僭越称帝,伯符公毅然兴义兵,伐逆贼,平江东六郡,得朝廷册封吴侯。主公更是屡次剿灭袁术余孽,使汉室之泽盖于江东。如今丞相大军南下,主公何不献图册,散甲士,以全汉室臣子之谊。则江东平弥兵祸,百姓保全家族,主公也不失父祖之爵。”

   孙权听的眼皮狂跳,暗暗咬牙心道:“张昭老贼说的比唱的好听,好像我孙权真的是汉室忠臣似的。可是我江东屡次出兵助曹孟德、刘景升与贾成作战,这笔账怎么算?就像鲁肃说的那样,江东要是投降了,你们没啥事,贾成会放过我吗?”

   想要放几句狠话,可是看看底下这帮人,各个都在引经据典,找各种理由劝他投降的。

   张纮曾经在朝廷担任过侍御史,与孔融交好。孔融政变失败被杀,张纮受到牵连罢官,又回到江东被孙权任命为长史。

   他原先还是支持三家联盟抗贾,可今日也建议孙权:“主公,所谓逆天而行必遭天谴。贾君美大势已成,江东区区一隅之地,兵穷民弱,相抗已是徒劳。《易》曰: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请主公三思。”

   孙权暗叹一声,一口怒气再也发不出来。

   心道:“张子纲说的还算实在,打是肯定打不下去了,江东青壮男子都强征送上战场了。就周瑜和曹操那几个兵,还能坚持几日?建邺城里只剩下老弱妇孺,就算固守,破城也只是时间问题。大丈夫能屈能伸,投降或许还有一条生路。”

   突然他想到一人:“子敬,鲁子敬何在?”

   负责点卯的中司马诸葛瑾回道:“鲁赞军尚在芜湖前线还未归来。”

   孙权担忧道:“若是子敬在,必能为我定计。”

   他这句话确实惹恼了张昭,老头怒道:“鲁肃竖子误我江东太甚,将军还要信他焉?!当初我江东不曾违逆朝廷,贾丞相多有嘉许,允将军袭爵吴侯。而曹孟德刘景升屡次出兵侵犯朝廷,致使丞相怒而兴兵征讨。将军正该配合朝廷讨逆,不失为忠义之臣。鲁肃却妖言惑主,致江东逆天而行,掩使大祸临头,此人当斩,以平丞相之怒!”

   说来说去,张昭就一个意思,投降,然后把锅按在鲁肃头上,给贾成一个发泄的对象。这样大家或许就能少承担点责任,说不定贾成就能放过江东君臣。

   “这个......”孙权也开始犹豫了。

   是啊,当初是鲁肃积极要求联合曹刘两家对付贾成。

   周瑜是不必说了,战后是死是活全看贾成心情了。

   可是自己能不能活,就要看给出的诚意了。或许把鲁肃送过去,能够平息一下贾成的怒火,到时候可能放过自己一条生路。

   毕竟这也是事实,当初自己的确犹豫过,准备投降贾成。是鲁肃的坚持和说服自己,才决定联合抗贾的。

   大家都是场面上混的,以贾成的精明,当然知道杀了自己弊大于利。孙氏父子三代耕耘江东,还是有一定的民心支持,贸然杀了自己,对稳定江东肯定不利。

   而给出一个鲁肃,大家面子上都能过去,听说贾成为人宽厚,从不斩杀降将,或许......

   想到这里,孙权也不敢再头铁了,对张纮道:“子纲公曾在朝中任职,可愿前去虎林面见丞相,表达求和之意?”

   张纮却苦笑着摇摇头:“主公不知,当初郑都之变,老夫误信人言,得罪丞相过甚,免官而回江东。丞相大量,不至于再度罪我,可丞相身边诸公绝不会与我为善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