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汉室可兴

第112章 断粮道大破陶谦

汉室可兴 长歌入汉关 2134 2024-05-30 14:46

  定陶城中。

   戏志才笑道:“陶恭祖已入我军彀中,此战之后,取徐州易如反掌。”

   曹操道:“陶恭祖老朽无能,虽张狂一时,终将为吾所擒,吾向来未将其视为敌手。

   唯刘玄德能得士,善养众,雄才大略,必不会坐视我军攻略徐州。

   志才有何计以拒之?”

   戏志才道:“刘备勾连公孙瓒、陶谦等,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放眼天下予以应对。

   如今袁本初正在休养生息,一旦恢复,必讨灭公孙瓒、降伏张燕、略取并州,提兵南下,刘备不难平。

   在袁本初南下之前,我军必须取得豫州、打残徐州,方可在与袁本初夹击刘备时不落下风。

   为达到上述目标,其一,我军应重兵防守东部,坚壁清野,凭城固守,绝不与战,封住刘备西上之路;

   其二,我军打残陶谦主力即可,切不可深入徐州、做出并吞徐州的态势,陶谦只要有万一的希望,就不会将刘备引入徐州,最多向其借兵,交战地点仍旧在兖、徐之间,我军进可攻、退可守;

   其三,打残陶谦后,我军应采取东守南攻之策,徐徐蚕食豫州,壮大自身力量,与刘备拼消耗、拼实力。

   总之,刘备之青州多山近海,人口稀少,从潜力而言远不如多为平原的兖、豫二州。”

   曹操抚掌道:“君之计正与吾同。”

   遂召集诸将,进行反击陶谦之部署。

   初平四年(公元一九三年)正月,天寒地冻,寒风如刀,定陶鼓声大作,城门大开,曹军源源不断地开出,背城列阵,正对陶谦大军。

   曹军仅三万多人,但士气高昂,杀气冲天。

   陶谦军虽有八万,但因为断粮之故,士气低落。

   陶谦粮道被断后,虽竭力封锁消息,但有曹军积极渗透宣传,还是传得人人皆知。

   军中目前粮食足可支撑一月,但一月后呢?

   士卒心中恐惧,届时还能安然退回徐州么?

   曹操不等陶谦粮尽的原因是怕夜长梦多,刘备参战。

   因此一旦夏侯渊切断陶谦粮道,将消息传入陶军耳中,乱其军心,即刻果断出战。

   曹操军三万人分成三个大阵,中军曹操自领,麾下曹纯、韩浩、史涣等;左军曹洪为大将,麾下乐进、曹休、路招、冯楷等;右军李乾为大将,麾下李整、刘霸、于禁等。

   陶谦军七万多人,以一万人守营盘,陶谦自领丹阳精兵为后军,麾下曹豹等;前军吕由为大将;左军陶机为大将;右军臧霸为大将,麾下孙观、吴敦、尹礼、昌豨等。

   十余万人在定陶城外展开,黑压压连绵数里,刀枪林立,杀气弥漫。

   陶谦站在敌楼上,望见曹军气势雄壮,脸上变色,强自道:

   “曹操不自量力,以区区三万兵敢与我军野战,此取败之道!听我号令,擂鼓!”

   传令下去,陶军擂响战鼓。

   陶谦又下令:“中军迎战!”

   大将吕由在前军望见旗帜,下令出击。

   命令一波波传递下去,位于第一排的持盾士兵首先向前迈步,尔后一排排士兵陆续向前。

   曹军也开始移动,韩浩、史涣等首先前进,曹纯统领骑兵在后不动。

   两方都拼命擂鼓,鼓声低沉宏大,震人心魄。

   前锋渐渐逼近。

   吕由咽了口唾沫,一举长矛,喝道:“放平长矛!”

   命令传下,哗啦啦声响,位于第四排及之后的士兵将肩上扛着的长矛向前放平,左手在前端握,右手在后按压,将矛柄夹在右腋下,微微侧身。

   吕由能望见曹军前锋的人脸、五官、目光,面无表情,目光森寒,黑压压如乌云般向自己压来,忙下令:“向前突击!”

   陶军齐声呼喊:“杀!”加快脚步,向曹军冲去。

   吕由处于前锋的中部,披着重甲,也随着军队向前快跑。

   跑了十几步吕由就发现自己突击命令下早了,陶军多跑了一小段路。

   韩浩目测着小跑而来的陶军的距离,吼道:“举盾!”

   盾兵将放在地上的大盾纷纷举起。

   韩浩继续测度距离,吼道:“举矛!”矛兵纷纷将长矛挺起。

   韩浩见距离越发近了,终于下令道:“向前突击!”

   位于先锋的皆是从军中精选出来的勇锐之士,闻令齐声大呼:“杀贼!”

   瞬间就将步伐提升起来,迎着陶军的雪亮矛锋狂奔而去。

   双方快速接近。

   在白刃相接之前,双方战力的差距已经显现出来。

   陶军跑了近百步,前锋已经变成波浪状,参差不齐,步伐也有些凌乱,士兵因为跑得过早,有的开始张嘴大喘气。

   曹军前锋虽然皆是悍勇之士,却能恪守军纪,训练得法,基本上保持成一条直线,又只跑了几十步,速度正提到顶峰。

   轰!地一声响!

   嘶吼声、惨叫声从前锋对撞处响起,鲜血自人体中迸射出来,在寒冷的空气中腾起氤氲血雾。

   初一接战,陶军不利。

   曹军派在前锋的乃是精锐,陶军的精锐丹阳兵却留在后面作为机动力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