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汉室可兴

第341章 孙伯符长驱直入

汉室可兴 长歌入汉关 2178 2024-05-30 14:46

  孙策攻堂邑不下,又得到广陵疑似空虚的消息,知道不妙,不顾杨弘再三核实的要求,直接将之软禁,立即轻装北上。

   沿途补给全靠因粮于敌。

   说直白点,为了追求进军速度,就不能携带太多辎重,粮食只能在民间抢掠。

   豫徐民间也不富裕,面对孙策“借粮”,自然坚决抵抗。

   孙策一声令下,不给粮则屠之。豫徐大地一片血色,哀哭之声直达云霄。

   下邳国在淮水之南有四县,西边是怀陵和东城,东边是盱眙和高山。

   高山南边是广陵郡,因此防御重点是西南九江方向。

   孙策从堂邑东行,绕过尖山、纠山等,突然猛攻高山县东门。

   高山县猝不及防,被敌兵一鼓作气冲上城头。

   陈武先登。

   他之前败在黄忠手中,深以为耻,发誓立功。

   陈武登上城头后,左盾右刀,血战不退,掩护着后续勇士源源不断上来。

   高山告破。

   孙策将府库劫掠一空,斩杀不肯投降的高山县令,继续北上。

   孙策出发虽晚了两日,但淮水向上翘尾,从堂邑到淮水的距离,比之广陵到淮水的距离,要近了一倍。

   因此当孙策到达淮水南岸时,陈登刚在淮阴渡过淮水,距离淮水之北的徐县还有两日路程,已经难以在淮水阻击孙策。

   下邳相糜竺接到急报孙策入侵,急亲提兵两千南下。

   下邳在淮水之南虽有城池,但淮水仍是防御重点。徐县之南,淮水北岸,设有清淮校尉,领一部兵驻扎于渡口。

   清淮校尉鲍兴本是陶谦麾下将领,属于糜竺亲信,跟随许褚击杀曹豹,救了陶谦。

   刘备入郯城,与鲍兴携手同行。

   后升鲍兴为校尉,守淮水,仍在糜竺治下,以示对糜竺无疑。

   鲍兴军士见孙策来势凶猛,脸上皆变色。

   鲍兴奋然道:“我受大司马厚恩,愿以死报之。汝等若惧,可自行离去。”

   军士被鲍兴激励,纷纷表态:“愿随校尉,与敌贼血战到底。”

   孙策派兵搭建浮桥,鲍兴奋勇阻拦,浮桥不成。

   孙策兵过三万,下令分兵渡河,在淮水上下数十处进行强渡。

   鲍兴兵少,捉襟见肘,不到半日,孙策兵已渡过千余人。

   鲍兴趁孙策兵立足未稳,急击之,多有杀伤。

   孙策大怒,命程普、韩当逆战,下令道:“若君等失利,我当亲自陷阵。”

   程普、韩当皆吼道:“无需劳烦将军!”过河后,集合数百人直扑鲍兴。

   鲍兴奋勇作战,但不敌程普、韩当骁锐。

   程普、韩当突入鲍兴军中,直取鲍兴。

   鲍兴左右急叫:“校尉,敌将甚勇,请速避之。”

   鲍兴吼道:“大丈夫报国何惜身,一死而已,何退之有?”

   直前迎击。

   两方恶战,鲍兴刺程普中肩,却为韩当刺中左胁,委顿于地。

   程普更不裹伤,上前一步,将刀架在鲍兴脖子上,劝他投降。

   鲍兴大骂不绝:“汝等贼寇,还欲乃公降?大司马军至,汝等皆为齑粉!”

   程普大怒,挥刀斩了鲍兴首级,号令鲍兴余众道:“汝等主将已死,何不早降?”

   上百名士兵皆大呼道:“校尉战死,我等岂可独生?”

   奋不顾身,猛攻程普、韩当。

   孙军过河者越来越多,将鲍兴余兵围之数重。

   余兵誓死不降。

   程普、韩当皆杀之。

   孙策渡河后,又斩杀数百人,俘虏两三百人。

   鲍兴一部一千五百兵全军覆没,逃出者不过数十人。

   陈登自淮水向西南急行,刚渡过泗水,就得知清淮部鲍兴战死,急往北折向睢陵。

   陈登虽自信这几个月徐州兵训练严格,战力极强,但不会盲目到以五千兵与孙策三万兵野战。

   斥候向孙策报告东侧有一支军队活动,看规模约有数千人,具体情况不详。

   孙策问周瑜:“此必陈登兵,是否急追之,先将其击破?”

   周瑜道:“陈登熟悉地理,追之恐难及。兵法云,致人而不可致于人。若被其牵制,大影响我军进度。不如置之不理,径向彭城。”

   孙策道:“公瑾之议正与我同。”

   留一部兵守浮桥,继续北行,至徐县。

   徐县已得鲍兴溃兵预警,紧逼城门,严阵以待。

   孙策率军在城下耀武扬威一番,更不停留,直接北上。

   下一城乃是夏丘。夏丘曾在一年前遭曹操屠戮,百姓稀少,城池残破。笮融南下时,又顺手掳掠一番。

   去年冬糜竺主政下邳后,用心招徕流民,发展生产,夏丘恢复了些许元气,但仍旧一副蔫蔫的样子。

   奇怪的是,面对孙策大军喧嚣而来,夏丘城中人声寂寂,城门竟然半开!

   孙策心中惊疑。

   宋谦持重,建议先派斥候哨探。

   孙策许之。

   数十斥候推开城门,迎面是一片鹿角和一处土墙,入目也无人影。

   孙策等举目眺望,只见斥候绕过土墙,城门突然关闭。然后城中传来一阵厮杀声,眨眼间再无声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