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汉室可兴

第63章 陈公台单刀赴会

汉室可兴 长歌入汉关 2110 2024-05-30 14:46

  身材干瘦、脸色黝黑的孙石头压低声音,满脸焦急,道:“司马,咱们距离袁军大营太近了,很容易被袁军哨马发现。还是快回去吧。”

   他是右北平人,今年二十七岁,猎户出身,因箭法好,骑术精,被选入侦骑中,跟随公孙瓒南征北战,已经三年。

   被他称为司马的是一名二十岁左右的年轻壮汉,面相凶恶,他瞪了孙石头一眼,低声骂道:“尚未探听到有价值的消息,回去做什么?再敢啰嗦,休怪我军法无情!”

   此人姓严名纪,故冀州刺史严纲之弟,现任公孙瓒帐下军司马,统领数百骑兵,见袁绍动向诡异,派了几波侦骑都未能打听到具体缘由,遂自告奋勇请命前来。

   公孙瓒嘉其忠勇,拨十余名精锐侦骑于他。

   严纪骑术精湛,带着孙石头等人一路小心隐藏,逼近长歌亭五里尚未被袁军发现。

   因仍旧未发现袁军异常,严纪再次向前,渐渐超出安全范围,距离袁军大营极近。

   孙石头等皆恐惧,建议迅速后撤。

   严纪怎肯后撤,怒斥孙石头后,命继续向前,务必要摸清楚袁军到底在玩什么花样。

   袁军营盘连绵如山,望楼林立,刁斗森严,严纪借着月光望去,连巡逻兵士的五官都看的清楚,各营的旗帜、坐落更是清楚。

   前军有大旗,上书一个“麹”字,这是杀兄大仇人麹义。

   左营上书“颜”字,右营“文”,当是颜良、文丑;

   后营“张”、“高”,当是张合、高览。

   中军大营则是“袁”。

   严纪越看越觉得颜、文二营有些异常,但到底是什么问题呢?

   严纪决定等到天亮再仔细看看。

   孙石头等人情绪大落。

   严纪等人找了个野树凌乱、灌木丛生的土丘,藏身其中,按倒战马,铺开毡子,躺下休息。

   严纪望着天上弯月,久久难以入睡。

   严纲战死,幽州严氏在公孙瓒中地位直线下降,严纪能保住骑兵军侯之职还有赖于长史关靖之力。

   关靖字士起,太原人,本为州吏,以严酷闻,后去职,至幽州有利,见公孙瓒。

   公孙瓒与之相谈,对其才智深为钦佩,引为谋主。

   公孙瓒任奋武将军后,以关靖为长史。

   关靖虽得公孙瓒信任,但军中众将自严纲以下皆对其很是反感。

   这次严纲战死,关靖本想落井下石,转念一想,或许这是拉拢严家残余势力靠拢自己的最佳时机,于是举荐严纪领严家部曲及骑兵。

   公孙瓒从之。

   严纪闻知,亲自登门拜谢关靖。

   关靖终于在军方多了一个盟友。

   在严纪野外无眠之时,无盐城中也有一人独立中庭,负手望月,心情复杂。

   此人身高七尺,身着便装,面貌刚毅,正是曹操麾下大将陈宫。

   陈宫迎曹操于东郡,说万潜于兖州,立有大功,现在曹操军中地位极高,相当于沮授在袁绍处之地位。

   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渊各领兵两千人,职衔为校尉、骑都尉、别部司马之类。

   陈宫的职衔则为中郎将,在曹操军中独此一人。

   陈宫志欲匡扶汉室,观袁绍心怀异志,遂不从辟用。

   他与曹操乃是旧识,对其杖毙蹇图、讨伐黄巾、清平济南、忠义讨董等举非常佩服,认为曹操智勇兼备,乃兴复汉室、拨乱反正之能臣,遂在曹操脱离袁绍南下后,立即率宾客部曲迎之。

   曹操果然不负他之期望,击败白绕、于毒,在东郡站稳脚跟,如今入主兖州,若再破黄巾,举兵西迎天子,则汉室可兴。

   想到这里,又想到刘氏几个宗室,不提无兵无勇的刘虞,刘焉异志昭然,刘表坐观成败,雄武过人的刘备却比刘焉更为跋扈,居然托以讨贼之名,意图兼并兖州,虽号称忠义,又岂能蔽塞天下人之耳目?

   让人思之叹惋愤怒!

   陈宫在曹操处请命后,即可快马东下,日夜兼程,终于在入夜时来到无盐。

   王喜久闻陈宫之名,知晓其他曹操军中地位,也比较重视,当夜就接见了他。

   听到陈宫转达的曹操和谈之议,见曹操顶不住压力向自己服软,王喜意得志满,仰天大笑,道:“曹孟德一向自诩英雄,如今也向形势低头了吗?”

   陈宫道:“天下谁人能与大势相抗?上使拥雄兵数十万在前,刘玄德提精兵于后,虽霸王在世,对其情形也当束手。曹公顺应时势,能屈能伸,自有英雄之器。上使又何必讥嘲?”

   一味低头逢迎,反而遭王喜怀疑,陈宫必须以不卑不亢的态度,营造出不得不低头的悲愤,才能让王喜相信诚意。

   王喜见陈宫深入敌营,还能昂然维护曹操,对其刚烈无畏也很是佩服,又问道:“曹公表我为东平相,朝廷能接受吗?”

   陈宫心中鄙夷,口中却慷慨激昂地道:

   “上使不见张燕、杨凤么?反于黑山,劫掠州郡,而朝廷用之为平难中郎将、黑山校尉。

   上使又不见韩遂、马腾么?反叛于西凉,攻杀太守,荼毒西州,而朝廷用之为将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