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布衣首辅

第四十七章 陋室谈功德

布衣首辅 霁雪斋 2083 2024-05-30 14:46

  “余干李三郎,奉差往上饶押运军粮辎重以救城内数万民生。

   不想今日半途遇袭,民夫伤亡不少,有四、五十伤员需要场地救助,欲借贵司宝殿一用。

   或者有盐水、草药提供则不胜感激!某可以留下些粮、豆、面,予诸佛子为布施。

   只是……,进来后见贵寺空空荡荡,实在出意料得很!”

   和尚听了不恼,微微笑着躬身道:“小施主,可方便随喜到方丈吃杯茶?”

   这是在邀请的意思了,李丹抬抬手:“好呀,有劳主持!”

   说完叮嘱宋小牛让镇抚们注意大队进村、入寺不得骚扰,然后带着毛仔弟跟在和尚后面往前走。

   通治和尚边走边介绍,李丹这才知道这地方在唐末就有人修行了,只是苦于地方过于偏僻,所以修不起庙宇。

   幸而在本朝初年来了位云游的嘉善大师,临走将自己化缘得来的几两银子留下,才得以建起了那牌坊和山门。

   前任主持雨桐便发愿,一定在自己有生之年把三大殿建起来。

   不料他带着全寺省吃俭用、开荒种地,加之四处化缘和募资,好容易攒起来的百两黄金,竟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被几名强贼闯入寺院夺了去。

   雨桐因此一病不起很快圆寂,他的大弟子召集僧人们,把剩余的散碎银两、粮食、度牒发给大家,叫众人去各自寻生路。

   时下寺内只剩了三个半和尚加一名小沙弥,每日一餐,日子凄苦无比。

   “就这几个人,怪不得没点香火气!”毛仔弟将枣骝和大青拴好,追上来时听了说道。

   “小军爷,不是人少才没有香火,是这地方古怪,不是建寺的好去处呵!”通治苦笑。

   “你是说,这地方不适合建寺?”李丹说着,站在了一处崖壁前愣住了。

   这是个巨大的方山,红色崖壁几乎是直上直下。

   但在与山脚下方,千万年雨水的冲刷造就了奇迹,在赤壁丹崖上形成拱形的大厅和内凹庭室。

   这些僧人们便借用地形修建了外墙和部分蒲草铺就的屋顶,沿着崖壁延伸开去。

   那高大的便是大殿,低矮的便是僧房、伙房、藏经室。

   “原来,这就是你们的寺院?”李丹惊讶道。

   “没办法,建不起大殿就只好这样凑合。一代代下来,我也不知凑合了多少年!”通治叹息说。

   “你们竟然住在山洞里?”毛仔弟难以置信:“在这里出家就要住一辈子山洞?”

   “这不是山洞,”李丹告诉他:“这叫丹霞地貌。是一万年前大湖或大海沉淀的泥沙堆积成的。

   那时水面比现在高许多,这山顶兴许在水下,或者露出水面是个小岛。

   后来水逐渐减少,流速加快,就在崖壁上冲刷出这些洞窟和凹壁。

   再后来连那些水都没有了,所有这些露在外面,就成了我们看到的样子。”

   “哦,防御说的是!那水该是大禹给排走了吧?”毛仔弟似乎明白些了,很佩服地看向李丹。

   “阿弥陀佛。”通治双手合十:“施主能通观古今,实在难得。小僧也受教了!”

   “通观古今?这词用的好!”李丹哈哈一笑:“不过师父刚才说是此地不适合建寺院,我倒不能苟同呵。”

   “哦?施主难道不觉得这里地方局促,受限地形难以施展吗?”

   “地形地貌人力难以更改,唯有因地制宜而已。你们借崖窟造室就是个例子。”李丹信步走入一间大殿,边抬头瞻仰佛像边继续说:

   “古来建寺皆看风水,尤其知名大寺,如今金陵的清凉寺、静安寺,盛唐时长安的大兴善寺、大慈恩寺、荐福寺、青龙寺,唐末五台山的金阁寺,洛阳的白马寺、广化寺等等,无一不是如此。”

   “公子对我释教很熟悉呵?”通治惊异地抬头,这时李丹才发现他不过四十岁左右,只是常年苦修生活让他须发都灰白了。

   “建寺的目的无非两者:弘扬和静修。或达其一,或两者兼备。

   若出于弘扬考虑,寺院的确应建于开阔、便利、人烟稠密地带。

   但若仅为静修,则不必如此,择可生息之地,因缘自然造就清净场所便是。

   通治师父带我这一看,此地有山水、有田园,正适合清修!”李丹出来走到院墙缺口处,指着外面的景色大声道。

   “可……。”

   “我知道师父这个‘可’是什么意思。你是还放不下那弘扬佛法的念头对不对?师父忘了,佛祖让我们学会‘舍’,万事随缘。

   既此地不适合弘扬,奈何强要之?不如两者取其一,更加自然。再者,你同时两者都要,所需、所费甚大。

   与其现在这样,不如先舍一件,实现一件。能给广大僧徒、信众提供良好的清修之地,不也是对释教的贡献和功德么?”

   “然也。”通治张大嘴巴,好一阵才合上,然后说出了这两个字。

   李丹笑了,走回来说:“你们唐密呐,总想着搞得气派恢弘,似乎不如此则难以示界外诸天之自由、佛法之尊崇、金刚之威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