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家父反王朱棣,我造千古王朝

第105章 科尔沁大驰骋,吓坏坤帖木儿

  张兴王虎两人实在没想到张玉会给出这么个结论。

   这个办法可行,但却实在有违道德。

   “这时候就不要讲这些,能活下去才是正道。”

   张玉起身,“这两天你们管好人,千万不能让他们产生浮躁心理,这对我们的伤害更大。”

   往西去的抓捕队最先回,他们带回十来个牧民。

   张玉立刻分开询问,没想到刚开始问便得到有用信息:巴林部并未往西迁。

   看巴林部地理位置便知,往南去靠近大明,巴林部是重点清算对象,所以根本不敢。

   往东则是朵颜三卫的地盘,那里水草丰美,能够种植庄稼,但朵颜三卫可不是什么软柿子,不可能白白让给他们地盘。

   所以方向只有两个,要么往北,要么向西。

   张玉立刻命令所有人准备启程。

   又等四五天,其余抓捕队也纷纷回程,根据他们抓回牧民的供词,基本可以断定,巴林部一定是往北迁徙。

   当所有人回来,张玉命人出发。

   此时他们的粮草只够吃三天,如果三天后找不到食物来源,他们只能杀马饮血。

   但他们沿着向北道路走了三天,依旧没有找到任何巴林部踪迹。

   而粮草已尽,所有人陷入恐慌。

   夜里,三巨头重聚,商议粮草的问题。

   越是往北走就越荒凉,马匹动物的食物容易解决,关键问题是人吃不了草。

   烛光闪烁,这种奢侈的东西本来也是作为工资发放,但张玉自己也留一部分。

   粮草当初分给所有人自行携带,草原上供给太困难,几乎不可能如中原大地那般,所以张兴估计,所有人的粮草都集中供应,大约还能维持一日。

   但集中粮草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难。

   汉人连一百人都不足,强行抢夺粮草的话,会引发大规模营啸,他们无力应对。

   王虎的建议是由他们出面赎买,把所有人粮草全部集中,但这种办法有个致命弊端,那就是需要消耗大量物资,而他们携带的物资也都所剩无几。

   张兴的意思是不如趁机回转,巴林部跑那么远,他们再追下去意义不大。

   张玉思索片刻道:“我看,不如把规模控制得更小,叫我们的人分别跟他们谈话,然后许下重赏。

   比如一个班一个班进行,这样不容易引发大规模营啸。”

   这个办法得到大家一致同意,完善细节后,张玉派人通知汉人军官,把意思传达出去。

   当天晚上他们睡得很晚,不过出乎张玉预料的是,行动非常顺利。

   这些奴隶似的牧奴,基本上从来没有过这么多财产,班长号召大家捐出,他们毫不犹豫同意。

   仔细想想这个逻辑就明白,他们现在能过上好日子,靠的是这个集体,一旦集体消失,他们回去还要面临旧日子,他们并不愿意。

   顺利征集到粮草,他们又能延长一日。

   张玉派出大量哨探队伍,只为寻找可供劫掠的对象,但至今还没消息传回,证明附近人很少。

   北地已经非常冷,夜里需要盖上厚毡子才能取暖,人少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次日大军继续前行,但到傍晚时还未找到人烟,而他们的粮食已经彻底空,明日就得杀马过活。

   大军内部虽然知道这事的不多,但三巨头都清楚得很,他们忧心忡忡,夜晚凉风吹拂,疏星朗月,三人走着,都沉默不语。

   三人谁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回顾这次出征,前半段可以说顺风顺水,虽有小挫折但不影响最终结果。

   这次是真的遇到生死难题,弄得好可以全身而退,弄不好身死道消。

   张玉很不甘心,脑筋快速旋转,寻找生机。

   另外两位也都差不多,他们在军校里都是好学生,积极向上,离开前甚至生出骄傲情绪,然而上了战场才发现,有无数看都看不到的坑等着他们。

   那丝骄傲荡然无存,或许这是这次的唯一收获吧。

   正当三人反思时,忽然听到急促马蹄声,三人循声望去,只见月亮下一个骑士飞奔而来,行至三人面前急停住马:“将军,前方发现个小部落!”

   张玉精神大振,“带路。带人去抢了!”

   那个小部落仅仅只有几百口人,隶属鞑靼人,可他们跟鞑靼人真的没什么关系,平日里那些官老爷们有好事也不会想着他们。

   但草原上就是这么残酷,根本没有道理可言,如果真的要讲理,那么只有一个:弱就是原罪。

   张玉带一千人马星夜赶路,那部落距离他们驻地足有半天路程,赶到时已到后半夜,小部落听到马蹄声,已经被惊醒,但张玉丝毫不在乎,带人硬往里冲。

   血与火很快燃起,部落里陷入地狱,黑夜里不管什么老人小孩,统统杀掉。

   张玉骑马冲杀,手起刀落不知多少下,直到部落里再也没有站起来的人为止。

   张玉下马,点燃油灯,命令所有士卒全部清点物资,谁也不准多拿。

   又派人去把剩余队伍接来,清理完物资直接抛弃此处,另择他处驻扎。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