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家父反王朱棣,我造千古王朝

第102章 惩罚,世子不见

  从对面过来的人乌央乌央的。

   章全发誓从来没见过这么多人,而且这些人还都是工坊工人。

   如同潮水,充斥整个街道,很快章全置身其中。

   这条原本还算安静的街道,瞬间变得热闹无比,讨价还价、吆喝、点餐的声音络绎不绝。

   章全总算明白为何小厮会那么说。

   于是他赶紧进入一家餐馆,但里面的小二都快被围起来,根本顾不上招呼客人,谁的嗓门大他就招呼谁。

   章全直摇头,转身走出去。

   小厮说:“这个时候只有茶馆人少些。”

   “走。”

   茶馆里人确实少很多,不过也有,这些工人并不怎么富裕,但大中午不吃饭跑茶馆里做什么?很快他就明白,原来这是带了干粮的工人。

   买壶茶,就着干粮吃,他们只在下面,绝不上包间。

   章全开了个包间进去,茶馆里也有些小零食,比如比较奢侈的饼干等,章全点了两盘饼干,两壶茶,与小厮坐包间往下看。

   中午这阵忙过去,工人犹如退潮,纷纷回到工坊。

   整个世界都清静,这让章全有些不大习惯。

   他被这里的规模震撼,经过小厮的嘴了解到,这里共有数百家工坊,有些很小,有些比较大,钢铁、煤炭、皮革、造纸、纺织,几乎所有工坊都有。

   章全呆了呆,他好像发现这种模式的奇特之处,一个商人,在这一片区域几乎能获得所有商品。

   这种好处是其他地方都不具备的。

   其实这就是工业生产中的集群效应,章全意识到,却没有理论指导,他知道这种模式有好处,但具体的好处却又说不上几条。

   吃过中午饭,章全回去了。

   如果说之前想把家里的产业铺到北平府还只是一时冲动,现在他认为必须要谨慎考虑。

   朱高炽在制造纺织机器的时候又遇到另外的难题,即怎么送料。

   织布时,送料是依赖的锭子,但毛线比较特殊些,用锭子不是不行,但在纺织时总会出现问题。

   他与工匠、织女联手研究几天,也没个头绪,弄得头昏眼花,脑袋发涨。

   于是上午研究半天后,他只能休息休息再思考。

   他让所有人都休息去,“今天下午不上班,都出去玩吧,玩的时候好好考虑考虑,如果有好的想法立刻告诉我。”

   有些郁闷的他回到王府,显得闷闷不乐。

   张瑾瑜追着朱瞻基满地跑,小家伙学会跑路,天天跑个不停,朱高炽恶毒地想着,要不要给朱瞻基立些规矩。

   比如,皇帝必须有参军经历才做皇位。

   但他深刻知道,在这种模式下,皇帝肯定会变,他本身的权力实在太大。

   所以最好的办法,是消解皇权,将权利分散出去,但也不能全都分给士大夫,这群人更没什么操守。

   暂时想不通,那就先不想,朱高炽虎着脸道:“狗蛋儿,过来!”

   张瑾瑜厌恶皱眉,道:“哪有这么叫儿子的?将来别人怎么看他。”

   “代号而已,就算叫狗,也不会影响他的地位。”

   张瑾瑜说不过他,丢下尿布擦汗,“今天怎么回来这么早?北边有消息了吗?”

   朱高炽逗弄着朱瞻基,拿着苹果,在他脑袋上绕圈,就是不给,急得朱瞻基直蹦小脚,“你这么关心北边啊。”

   张瑾瑜叹口气:“我能不关心吗?那些人可不能让他们再回来。北边是咱们的心腹大患,我不踏实。”

   “没什么大问题。倒是你啊,现在狗蛋儿已经懂事,你差不多也该找个事业做做。”

   “我找什么事业?我一个妇道人家,相夫教子才是正事。”

   “相夫教子是另一回事儿,人总在家里闷着,是要闷出大毛病的。且你是世子妃,总要出面做些事儿。”

   “我做什么?”

   “做慈善吧。养济园、漏泽园惠及的人太少,我看你不如多召集些人,募集资金,投身教育。”

   张瑾瑜十分好奇,投身教育?这是女人能插手的事儿吗?

   “我编写好的教材如今已经刊印,但还有很多孩子没办法学,你不如就抓这些孩子的教育。

   不多,两三年时间,能把这些孩子教得能写会算就算成。”

   朱高炽的意图是建立一个广泛的教育模式,批量培养出合格工人。

   张瑾瑜对这个提议很感兴趣,女人外出做事确实不太方便,但如果对方是小孩子,那就另当别论。

   不过这种事还得经过王妃的同意,她怎么可能擅自做主。

   跟张瑾瑜说会儿话,虽然她这个大美女端庄温柔,但也实在无趣得很。

   朱瞻基嚎啕大哭后他拍屁股跑了,跑到杨思君那儿,对杨思君说:“给我画张画儿吧,我瞧你的进步怎么样。”

   杨思君道:“你莫不是在姐姐那儿受气了?”

   朱高炽无精打采,找个石凳坐下,托着腮道:“不是,研发遇到困境,始终想不出解决办法。”

   “好,我给你画。”

   杨思君取来画板工具,坐朱高炽对面,开始绘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