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乱世巨枭

第一百八十八章 雨夜攻城

乱世巨枭 东方大炮 2102 2024-05-30 14:46

  西风猎猎,早已破败的京都城外已经围满了从关外奔袭而来的戎族联军,旗帜蔽日。

   云弼望着下方一望无垠的攒动人头,胸口有些发闷,因为此次卷土重来的戎族大军比上次来的还要多,粗略估计就有不下八万人,这还不算后方沿途驻扎的后勤军队。

   反观京都城内,虽然经过紧急的扩军,禁军的人数大概能有个七万左右,但真实的战斗力却十分拉跨。

   而且现在云弼最发愁的是军队的军粮,如今招募上来的这些士兵根本没有配备足额的粮饷。

   直隶久经战乱已经成了一片枯败之地,就算禁军强行搜刮也没有多少油水。

   即使戎族大军不攻城,只要将京都城围起来困个十天半月,城内的禁军守军便会不攻自破。

   云弼心中知道这一点,戎族的宗瑜同样清楚,禁军的后勤已经不堪重负。

   但宗瑜不能继续等下去,因为自从他率军离开虎牙关的那一刻起,便没有了回头路,继续拖下去弄不好会出现什么变故。

   毕竟现在北境其他地方军阀虽然没有什么动作,但若是一直拖下去很难保证不会有人进来浑水摸鱼。

   这场大战,两方人马都拖不起,决定了战争将会异常惨烈。

   驻扎在京都城外的戎族大军在休整两日之后,正式吹响了战争的号角,开始全力攻城。

   城内早有防备的禁军也都整装待发,拼命守城,一时间整个京都城附近再次变成地狱一般的修罗场。

   残破的城墙上,是一道道斑驳的血痕,昭示着此地曾经经历过的惨烈景象。

   战争开始的第一天,局势就已经异常惨烈,流血漂流,浮尸遍地。

   戎族大军没有试探,一上来就是雷霆之势,也着实吓坏了城内那些新招募的禁军。

   入夜,除了双方负责收敛尸体的士兵,京都城的城楼上还不时传来一两声抽泣。

   当一个人时刻面临精神高度紧绷的状态时,一旦松懈下来所有压抑的情绪都会如潮水一般涌来。

   京都城内这批新招募的禁军中不乏一些尚未成年的孩子,此时大部分都显得有些目光呆滞麻木。

   其中甚至还有一些因为血腥的杀戮导致精神失常的直接自残或者逃跑,对于这种胆小鬼,那些禁军中的老兵不用通报就可以自行处决。

   禁军军营的军帐中,云弼和一众禁军高层窝在帐篷里,全都脸色冷漠的坐在座位上一言不发。

   今天的战况过于惨烈,导致在场众人全都有些心情压抑,并且对战争的结果持有悲观的态度。

   “再往冀州派去两队人马催一催吧,若是还没有援军到了,十日之后我们必须出城决战。”

   云弼沙哑的声音在营帐中缓缓响起,当他说出这句话时,在场的其他武将都面露纠结地唉声叹气。

   现在戎族兵临城下,若是冀州真的愿意伸出援助之手那早就派兵来了,如今一直这样拖着就是在表明他们的态度。

   而云弼所说的决战,他们并不抱有太大的信心,因为对方的战斗素养比己方高上太多。

   但现在已经不能一直拖下去了,若是连军粮都没了,禁军内部就会哗变。

   就在众人商议明日的部署安排时,一声沉闷的雷声突然传来。

   “轰~”

   坐在主座上的云弼听到雷声心中突然一紧,暗道不好。

   因为今日清晨,就已经下着毛毛细雨,好在雨来的快去的也快,敌人就是趁着雨天对京都城发起进攻。

   按照常理来说,雨天攻城对于进攻的一方是不利的,但宗瑜选择发动进攻是为了防备城楼上的火炮。

   果然,在白天的攻城战中,虽然雨水很快过去,可依旧对城楼上火炮炮弹的更换起到了影响。

   因为伴着风雨,那些火炮的引线很多都无法点燃,而那些浸了水的炮弹也无法使用。

   一直到后面雨停了,城楼上的火炮才开始大显神威,而已经展开了攻势的戎族又不好半途而废,这样一来就酿成了今日惨烈的战况。

   今夜轰鸣的雷声,让云弼清楚的知道这大雨就要来了,明日敌军只会比今天更加惨烈。

   云弼望着洒满雨珠的深夜,久久不语,旁边的一众禁军武将也都在此时默不作声。

   “都回去吧,天凉了。”

   云弼有些失神的对着他们说了一声,便头也不回的返回了住所,只留下面面相觑的武将伫立在雨中。

   第二日一早,连夜的雨水并没有停下,天色依旧昏暗无比,而早就准备攻城的戎族大军也在此吹响了进攻的号角。

   雨水淋稀,云弼站在京都城楼上,望着不断压上来的敌人,咬牙不语。

   “兄弟们,打进京都城,重重有赏,兄弟们跟我冲。”

   混乱的战场上,一名戎族将领吼了一嗓子,群情激愤的戎族士兵开始含不畏死的发起了冲锋。

   反观守城的禁军一方,看着城外密密麻麻的人头不断朝自己的方向压了过来,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上。

   戎族大军后方的宗瑜骑在马上,顶着婆娑的雨水,望着近在咫尺的京都城,嘴角挂上了一抹若有若无的微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