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悬疑灵异 当我得知我娘是一头龙之后……

第403章 龙女击鼓

  谁也不知,死神会骑马冲出黑雾。

   这是一匹黑色的骷髅战马,披着古老的甲胄,四蹄燃烧着鬼火,马背上插着一杆招魂幡,上面写着两个古老的先秦文字。

   九歌。

   死神舍弃了少司命的神格,称为亡魂之君。

   但,当她率军杀伐的时候,撑起的依然是九歌军旗。

   只因,这七万亡魂皆为昔日楚越王朝战死在沙场的英灵。

   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昔日的英灵战将再次归来,九歌军旗飘入云端。

   就在死神立马云中,为亡魂战将摇旗呐喊的时候,城中,大军后方响起一曲悲壮的鼓声。

   死神出征,龙女击鼓。

   鼓是龙鳞所化,龙鳞接下倾海剑诀,神性已经耗尽,宋珏将其化为战鼓,折下两节尺木为槌。

   鼓声大气磅礴,雄浑悲壮。

   震撼人心的鼓声,仿佛回到了两千年前的战场。

   黄沙漫天,旌旗蔽日。

   浩浩千军,荡气回肠。

   死神为九歌少司命,宋珏又何尝不是九歌之山鬼。

   有些事从前他们没有谈起,不是刻意遗忘,而是因为无从谈起。

   九歌神话已经破灭,那过去的也永远不会再重来。

   但是,当死神重聚麾下之兵,望着那些昔日的英灵面容,想起那段烙印在灵魂深处的古老神话。

   一切都像是回到了从前。

   是以宋珏能化龙鳞为鼓,折尺木为槌。

   世上不再有九歌诸神,但云梦泽永远不会消失。

   今天是道门攻城之日,死神祭出九歌大旗,宋珏也以山鬼的身份击鼓,再为九歌而战。

   雄浑的鼓声,密集如雷,撕裂苍穹,重击大地。

   将亡魂大军的军威杀气从一开始就拔至巅峰,这是一场惨烈的杀戮盛宴。

   生死无论,血战到底。

   亡魂大军以视死如归之群情杀入道门仙兵大军之中,杀声冲天。

   “九歌,九歌!”

   “为少司命而战!”

   ……

   亡魂和仙兵,两大军威正式开始冲杀交征。

   惨烈的血腥杀戮,杀意冲天,神只也无法插手。

   仙兵无论是战力修为还是人数都要远远强于亡魂大军,但是,仙兵没有死神摇旗呐喊,也没有擂鼓助阵。

   当少司命和山鬼以九歌神只的身份重归的时候,七万亡魂抛弃了一切,心头只有最狂热的战火在燃烧。

   曾经他们看着少司命身死,开着楚越王朝国破家亡。

   不是他们惜命,而是天道不在九歌。

   如今,死神再次摇动九歌招魂幡,亡魂再难自禁。

   雄浑的鼓声,伴随着阴森的鬼气。

   全面压制着仙兵的军威,亡魂以悍勇绝伦之姿,杀入阵中。

   雷法爆发,离火成灾。

   不断的有亡魂被仙兵的五行神通冭灭,死于符箓或者法器之手。

   强大的剑修也纷纷以剑气杀伐。

   可是,面对没有恐惧的亡魂大军,死亡无法停下他们的脚步。

   亡魂突破仙兵的阵法防线只用了三息,三息之后仙兵就只能召唤护体金光,刀剑交锋,血肉相搏。

   之后的每一息,每一念,都有人在死去。

   ……

   无尽混战中,一位仙将咬破舌尖,用自己的精血引燃了一道雷霆咒符。

   这是一道由散仙亲手书写的咒符,蕴含着天雷之威。

   咒符炸裂,强大的雷霆之威瞬间冭灭十几道亡魂傀兵,还包括一位杀意如疯似魔的傀将。

   仙将展现神威,仙兵战意提升,方圆十丈之内的战局改写。

   群情振奋,颓靡的士气再次上扬。

   仙将再次引动雷霆咒符,继续扩大战果。

   仙兵以他为中心凝聚,从数十到数百,再次结成了战阵。

   战阵成形,道门神术再现。

   强大的玄功秘法之威,瞬间冭灭无数亡魂傀兵。

   这一幕不是偶然。

   仙兵之中隐藏着无数天贼境界的高手,这些人的存在,犹如立于洪流之中的砥石。

   亡魂大军杀意无尽,但其本身的战力却很弱,全靠着战魂意志。

   他们可以杀死低阶的道门仙兵,对于天贼境界的仙将却很难攻破。

   天贼可御使五行之气,都有护体玄功,也不缺乏符箓法宝。

   死神的亡魂大军犹如一场洪流迅速席卷整座战场,然而当亡魂陷入苦战,原本隐藏在仙兵之中道门天贼境界高手开始浮出水面。

   这些人都有神通在身,浸淫道法多年,也不缺乏作战经验。

   可轻易瓦解亡魂傀兵的冲击,傀将也不是其对手。

   随着天贼境界的仙将开始重新凝聚军威,从一块砥石变成一座岛屿。

   战局出现了逆转,道门的军威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回复。

   亡魂大军不缺乏勇气,但仅靠一腔孤勇,并不能左右这场战争的胜负。

   随着仙兵的反扑,战死的傀兵越来越多。

   虽然暂时还是亡魂大军占据上风,胜利的天平却已经开始向道门倾斜。

   望着亡魂大军不断的死去,死神眼眸深处流露出最深切的哀伤。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