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科幻末日 一拳歼星

第851章 终极拳法

一拳歼星 剑走偏锋 2143 2024-05-30 17:04

  根据动能公式E=(1/2)mv^2,可以简单的看出,提高动能的两个方法,一是提高速度,二是提高质量。

   方源之前一直在飙速度,已经飙到一千倍音速。

   也就是340公里/秒。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如果在地球上,在这个速度下,一秒就能飞出大气层,到达外太空。

   而第一宇宙速度是7.9公里/秒,第二宇宙速度是11.2公里/秒,第三宇宙速度是16.7公里/秒。

   一千倍音速到底是一个什么概念?

   简单点说,在地球上,一个物体以一千倍音速起飞,那么不需要任何后续的推力,直接就会飞出太阳系。

   不仅如此,第四宇宙速度,也就是飞出银河系的速度,是120公里/秒。

   这意味着,方源现在所能达到的速度,已经可以直接飞出银河系。

   当然,这只是达到了摆脱银河系银心引力束缚的速度。

   如果真要以这个速度飞出银河系,那需要几千万年的时间才行。

   能够飞出银河系,和能够进行星际航行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

   ……

   为了提升暗物质龙拳的动能威力,方源决定要在质量上做提升。

   根据科学家对觉醒者的研究,觉醒者的身体重量,普遍比普通人要重。

   原因也简单,因为觉醒者的体魄更高,肌肉、骨骼等密度更高,体现出来的效果就是身体更结实,更强韧。

   当然,肌肉、骨骼的密度提升,所能提升的重量,其实是比较有限的。

   方源达到陨星级,体魄超过2350点之后,身体的重量超过了200斤,也就是100kg。

   这个重量,如果放在普通人身上,200斤,肯定相当圆润,差不多能到牛肉丸那种身材。

   不过,方源并不胖,也没有到肌肉怪兽的程度,只是肌肉比较结实,体型还是匀称的。

   这也是正常的高阶觉醒者的身体重量。

   因此,想要靠自身的身体重量,来提高动能公式里的m,那基本是不用想了。

   一两百斤,差不了多少。

   要提升质量,就要做到极致,让人闻风丧胆。

   在现在这个世界里,什么东西的密度最大,质量最大?

   不是钢铁,不是高元素序号金属。

   这些物质的密度,在真正高密度物质面前,简直不值一提。

   没有错,密度最高的物质,当然是强相互作用力材料。

   如果地球全部坍缩成,强核力材料,那么它的半径1.34米。

   强相互作用力材料的密度,就是这么恐怖。

   因为强相互作用力材料,是一个个原子核紧密结合在一起,由强核力锁死原子核的距离。

   也就是说,强相互作用力材料是在质子、中子的微观理论中,密度最高的物质。

   因此,方源准备提升重量的方式,就是增加黑龙战甲的强相互作用力防护层。

   一层不够就两层,两层不够就三层。

   只要星力足够,想要多重都可以,只要这个世界能够撑住这样的质量掠夺。

   当然,制造强相互作用力防护层,需要消耗非常多的星力。

   而且,重量提升后,肯定会影响到速度,因此需要寻找重量和速度之间的平衡点。

   “大刘哥,我们开始吧。”

   方源说着就开始在黑龙战甲上增加强相互作用力防护层。

   “好,先增加到500kg试试看。”大刘准备开始做数据记录。

   “这样太慢,直接上1000kg,凑够1吨。”

   方源原本想要直接上10吨的,不过想到这次是特训测试,大刘他们整个测试团队,需要收集数据进行分析的,自然是多几组数据才好做对比。

   “好吧。1吨就1吨,凑个整数。”

   大刘也不反对,大不了后面看数据模型有什么地方不够完善,再补几组数据。

   方源将身上的黑龙战甲防护层质量增加到差不多九百公斤,和自身重量综合,一吨的重量。

   制造出这么多强相互作用力材料层后,星力消耗很大。

   不过,为了这次特训测试,前线总部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参谋部考核小组带来了一队“电池”。

   方源复制出“星力吞噬者”,吸收这些觉醒者战士的星力,将自己的星力补满。

   不过,来当“电池”的星力等级不会太高,因此星力总量也比较少。

   方源星力等级突破到陨星级Lv.5之后,星力总量已经达到了恐怖的6.1万单位。

   因此吸光一个觉醒者战士的星力,也只能恢复2%左右的星力。

   把星力补充到80%水平后,方源启动“闪电神速”,爆发空间张力和闪电涡环,飙射出去,飞向太空。

   大刘拿着通信器,大喊道:“先加速,飙到极限,然后使用暗物质龙拳,轰击兽卫三。”

   方源不断的飙升速度,三百倍音速、四百倍音速……

   在自身重量达到一吨之后,明显感觉到飙速度的时候,比之前消耗更多的力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