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科幻末日 我真不是创世神呀

第11章 早古生物大灭绝 shuhaige.net

  2026年,十月10日,纽约时间上午06:30。

   时间又过去了六个小时。

   对一号沙盘里的生物来说,现在已经是沧海变桑田,整整两万五千年就这么过去了。

   果然,一个世界,生命的从无到有往往都是最困难也最缓慢的。

   从一无所有,到诞生第一个原核生命,再到后来多细胞生物大爆发式增长的寒武纪,就花费了整整三十万年。

   何港观察了整整一夜。

   他的意识在化身中待了一段时间,但实在是无法承受如此漫长枯燥的岁月变迁,便早早退了出来,那具近乎完美的化身也落在荒芜的大地中,等待细菌与风沙的侵蚀。

   三个小时前,寒武纪结束,进入奥陶纪。

   从那时候开始,皮皮虾开始逐渐销声匿迹,腔肠类生物珊瑚和古海星占据海底。

   三叶虫成为了食物链底端的存在。

   巨大的鹦鹉螺成了新的霸主。

   还有巨大的头足类荡过海底,捕捉那些藏在泥沙中的肥美三叶虫。

   像是游荡在深海的鱿鱼。

   但最让何港亢奋的,是在东边靠近天堑海沟的地方,终于出现了这个沙盘世界中的第一种脊椎动物!

   那是一种无颌类早古鱼种。它们没有上下颌,嘴很宽,头的两侧有厚且坚硬的骨板。

   虽然脊椎类生物的出现很振奋人心,但遗憾的是,如此大量的神秘粒子依旧没有发挥任何作用。

   似乎没有哪一种生物进化出了可以利用这些粒子的器官。

   06:40。

   生态系统彻底稳定。

   在没有外力的状况下,鹦鹉螺将永远占据生态链顶端的位置。

   “第三十三万年,海洋早古生命发展到巅峰,生态系统趋于稳定,生产者、消费者与无机环境的循环已经彻底建立。”

   写下这样的话语之后,何港把意识沉入沙盘。

   那具如天使般的化身已经被三万年的风沙掩埋。

   席兹的速度开始放缓,现在的昼夜时间相加只有二十个小时,相比三十三万年前这巨兽刚刚诞生之时,已然慢了整整六个小时。

   一只色彩斑斓的巨大鹦鹉螺被从深海中提出。刚降临到这个沙盘,何港就发现了这只奇怪的东西。

   相比它的同类,这家伙大得有些离谱,足足有上百米之巨,扭曲的螺壳下方探出数十根挥舞的坚硬触角,巨大的口器中嵌入了四圈锋利的尖牙。

   骇人听闻。

   在这个生物体型普遍不超过一米的时代,这样的庞然大物简直像是外星章鱼一样不可思议。

   “新陈代谢速度明显增快,甲壳上的细小孔洞里面有类似微观海绵的絮状物,居然可以让不纯粹的、部分溶于水的神秘粒子和进化粒子附着在上面,然后再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它的心脏和大脑里面。”

   这是一只变异体。

   被莫须有的存在提到空中,氧气含量高达百分之五十七的空气让这只巨兽有些喘不过气来。

   它恐慌地挥舞自己的触手。

   日积月累沉淀在体内的神秘粒子被原始的野兽本能调动,操控周围的物质……

   水?

   不,不是水。

   是“液态”。

   所有液态物质都被这只鹦鹉螺体内的神秘粒子调动,无规则地汇聚然后散开,像烟花那样绽放。

   它在试图保护自己。

   “有趣的家伙。”

   何港松开它,让这只巨型鹦鹉螺砰地砸入水中,晕乎了半天之后又慌慌忙忙地逃离了现场,

   他说,

   “三十三万年来,这是唯一一个可以勉强调用神秘粒子的生物,而且具有不可复制性和偶然性。”

   若有所思。

   也许曾经地球上的寒武纪,也曾有过浓郁的进化粒子和神秘粒子。

   只是地球生物只利用了进化粒子,而完全对神秘粒子无法感应也无法获取。

   他看着那只鹦鹉螺藏进深不见底的海沟,又写下这样一段话——

   “有异种,通天彻底、贯穿海洋,是史上第一只古神,在大洋中为患,唤它作克拉肯。”

   它藏身的海沟是在北面。

   所以它叫北海巨妖克拉肯。

   现在,世界已经没有变数,如果没有外力施加,十万年、百万年、乃至于千万年,这里都将是这样。

   何港觉得自己是时候下场了。

   他把灯打开,穿上衣服,蹑手蹑足地来到一号沙盘天堑一旁。

   从房间结界的这一段距离,温度可能只有零下几度,简直冻死老狗。

   而结界中的温度却被席兹稳定控制在二十五度左右,是一个非常适合脆弱生命发展的温度。

   “我要你再飞高一些,持续十万年,让冰霜覆盖这世界,重写生命秩序。”

   何港对席兹如此吩咐。

   于是这狮首鹰翼的神明就将高度拔高了一半,一号沙盘的温度与亮度瞬间就减少了大半。

   地球上,奥陶纪曾有一次生物大灭绝。来自六千光年之外的伽马射线暴摧毁了三分之一的臭氧层,让空气中分子重组形成大量二氧化氮,并让地球经历了持续二十万年的冰河时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