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科幻末日 机动装甲铁翼

第110章 轨道尖兵

机动装甲铁翼 尖刺飞镖 2066 2024-05-30 17:38

  「不行,灵敏度太高了,再来一次。」

   “啊,还来?”

   在近地轨道的500千米高度上,一架机动装甲正在利用射流喷口来重整翻滚的姿态,这是一架外形酷似「海翼M1」,不过涂装是黑灰色,主要是因为在进入宇宙前,在临近空间那段时间里和高速空气摩擦而烧蚀的隔热层脱落。

   科城已经有点记不得这是第几次了,自从今年中在一场人为掩盖的“意外”中突入宇宙,证实了空天飞机和机动装甲对接和使用的可行性后,后续的地天往返就没有再过度掩人耳目。

   不过在2095年月底重返宇宙以来,这架机体在地面经过升级改进,继续来到这个轨道高度进行测试。

   而对科城进行指挥的则是更低一些轨道飞行的东亚共和国新发射的空间站,规模根本谈不上大,只具备对接货运飞船和回收机动装甲的能力。

   甚至可以说这个酷似百年前那种小规模的空间站发射上天,纯粹的就是为这一个绝密的机动装甲项目才进行。

   「科城上士,按照你的感觉来调整试试。」

   “好吧…”

   科城按照指示在调整机体姿态稳定后,他动起双手开始手动调整系统数据,而这个系统就是这整个机动装甲的重要项目之一——艾格玛协调系统(EGS)。

   不同于传统的AI辅助那种浅层的人机交互模式,而是深度辅助,相比上一代有着极高的灵敏度和集成度,可以参照驾驶员的操作习惯和预设指令来减少繁杂的修正等操作。

   也不仅仅局限于辅助操作系统、火控锁定系统、通讯/电子战系统等,而是全机传感器和驾驶员的深度融合,目标就是能让机动装甲尽可能的做出驾驶员想要做出的操作动作。

   「现在就差你这个重要零件了,可别出岔子。」

   负责这个项目的是一个叫扬风的四十岁男人,他现在既想稳妥,又不想进度过于缓慢,毕竟要完成那个计划中的“完美”成品,目前最缺少的就是他负责的这个重要项目。

   “扬风教授,你们将预设灵敏度范围调的太高了,这反而要求我需要随时高度集中注意力,反而降低人机功效。”

   在这之前,科城已经操控这架机体测试了有三个小时多的时间,他现在精神有点疲劳,想着该如何修改数据时,顺便就将自己的想法说出口。

   「我知道,你慢慢调整,好了就直接开始。」

   灵敏度过高代表着传感器融合系统技术水平很高,但结合实际出发,灵敏度太高反而会让机体做超出驾驶员想要做的范围,就好比你只想煮熟饭吃,结果火力过高而烧糊了。

   “试试看吧。”

   科城将相对数值的90-100范围降低到只有60-70,想要保守一点慢慢试验,毕竟灵敏度太低的话,这个系统也就没有多大意义存在,甚至拖后腿。

   “…这是什么?”

   结果他刚刚拉动推进杆想要让机体加速,科城就立刻感觉到了机体好像变沉重了一样,明明是在宇宙中却能感觉到和刚刚的过份流畅有很大区别,直白点说就是机体变得迟钝了。

   「科城上士,你在做什么?」

   就连在空间站负责指挥的扬风都看出光电传感器捕获到的「海翼M1」的异样,机动的轨迹跟之前相比就像是网络游戏丢包了一样的迟缓又显得僵硬。

   “我在修正。”

   科城也觉得这相当不舒服,于是再次重新调整姿态,然后再次修正数值范围,将其调整到75-85后,总算是直观感受到了舒适感。

   于是他多次尝试并不断缩小范围,最后控制在了84-87之间,这也可以看出艾格玛协调系统的可塑性之强,可以提供每一位驾驶员自行修正数值来符合最舒适的范围。

   「调整好了的话,开始进行加速环绕了。」

   “明白。”

   接下来的测试就是让机体主发动机点火加速,让「海翼M1」加速环绕地球,并按照预定计划的做轨道修正机动。

   自从东亚共和国首次在过去的十年大战中投入机动装甲到战争中,从第一代笨重却只能陆地行动的「开拓者」,再到第二代具备亚音速飞行的「天巡者A」,以及正在量产的第三代「铁翼M1」。

   但东亚并没有停止这个脚步,尤其是机体在过去和南亚联合体的边境战争、埃塞亚尼克内乱的战场上出色表现,使得机动装甲的技术开发的投入已经不亚于新型战斗机的制造。

   除了由科城作为测试员秘密进行的这个项目外,还有的就是已经在上个月投入到特种行动中,尽管太平洋联邦直至格林威治时间的2096年1月2日才正式确定「铁翼S」的存在。

   「警告!即将达到极限速度、警告!即将达到极限速度!」

   系统的合成音和警示弹窗反复的响着,宁祈拓手握着操纵杆的手都有点颤抖,她只是按照要求进行这最后一次的试飞任务。

   而这次试飞任务就是要测试「铁翼S」的极限速度和巡航时间,此时的显示面板中的数值在不断的增加。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