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无损伤点火
看着杨崇仁院士所带来的数据,梁云脸上也露出了欣喜。
尽管对于这个结果他早就猜到了,但是当他看到真实的数据情况后,还是十分激动的。
至少这证明了他的模拟计算实验并没有出错,他的思路是正确的。
冷静下来后,将这份资料从头到尾看了一遍之后,梁云思忖了片刻之后,开口说道。
“辐照温度只有680K,快中子注量也明显不够,单个中子携带能量也只达到了1MeV的量级,先别急着高兴,我们的目标是聚变堆的结构材料,而这只能算是阶段性的成果。”
虽说这项阶段性研究成果,也相当的惊人就是了。
至少在低能区的表现,这种陶瓷基石墨烯复合材料的性能,已经完爆了常见作为实验堆包壳材料的Al、Mg、Zr合金。
而且其在热能传递上的各向异性更是无需多言。
单就这些优秀的性质来看,这个种材料哪怕用不到聚变堆上,放在部分裂变堆上也有很高的应用前景的。
杨崇仁院士笑了笑说:“你说的没错,确实只能算做阶段性成果,但是从这个阶段性成果的验证,说明了我们的方向是正确,这,依然值得我们庆祝一下!”
梁云莞尔一笑:“确实如此,不过我还是认为等到一切尘埃落定,再品尝胜利的香槟更好一些。”
杨崇仁院士:“理应如此……既然这样,剩下的实验还是得在聚变装置内测试吗?”
梁云点了点头:“从目前来看,只能如此。”
虽然之前梁云已经利用数学模拟工具进行过模拟计算,但是那只是一个理想数据,并不能模拟出反应堆的环境情况。
真正能够模拟聚变堆环境的,只有聚变堆自己。
杨崇仁点了点头道:“嗯,虽说已经通过模拟计算过,但关于聚变堆的环境情况是无法模拟的,必须要聚变堆中实验过才知道真实情况是怎样。”
“对了,还有一事,既然确定了4号样品作为最优阶段成果,总不能还用编号来称呼它吧,对于4号样品的命名方面,你有什么想法吗?”
在说完反应堆实验问题后,杨崇仁院士又提到了关于4号样品的命名问题。
“命名一事,我没什么想法,杨院士你们决定就行了。”
虽然梁云也是总负责人之一,但是作为后辈的他,在这种为新材料命名方面并没有太多兴趣。
虽然这是一件好差事,但是对于他来说也就那样吧!
毕竟是团队共同努力的成果,并非是个人努力的成果。
命名一事还是交由长辈们决定就行了,他只要点头同意就行了。
虽说梁云对4样品的命名没有太大兴趣,但在为4号样品命名时,杨崇仁院士还是拉上了梁云。
让他一起跟另外几位院士一起商量。
最终在几位院士的商量下,最后他们一致决定将4号样品命名为LPC-1。
LPC是多孔炭材料的缩写,第一代产品就在后面加个编号1,基本上这是最不容易搞混的命名法,但也是最没创意的命名法。
虽然没什么创意,但是容易记忆。
……
在上一次可控核聚变后,受损的STAR核聚变装置经过了一个月的检修,已经恢复到了最佳的状态。
虽然最佳这两个字可能得打上引号,毕竟结构材料的肿胀怎么也没法完全消除,但有了先前那次试点火的经验,这次只要控制好燃料注入剂量的话,问题应该不大。
退一万步,即使出现了意外……
那也是值得的!
看到梁云和杨崇仁院士他们出现在实验室的门口,负责现场指挥的实验人员立刻迎面走了过来,向他汇报了这里的情况。
“所有的准备工作已经完成,随时可以开始实验。”
杨崇仁:“样品放进去了吗?”
实验人员:“已经放进去了。”
杨崇仁点了点头:“那就准备开始吧。”
实验人员:“是!”
没有多余的交流。
在得到了命令之后,实验人员立刻回到了工作岗位上,着手准备着将要点火的各项工作。
看着在落地窗背后的实验室内忙碌着的工作人员,站在梁云旁边的沈光宇院士皱了皱眉,眼中浮现了几分担忧的神色。
虽然在来这之前,作为项目总负责人的他们已经商讨过好,做出了一致的决定:点火。
但是真正要点火时,沈光宇院士依旧感到不些忐忑。
沈光宇:“咱们真要用STAR装置来做这个实验吗?”
杨崇仁:“这是最佳的选择。”
站在沈光宇院士身旁的梁云也点了点头,说道:“LPC-1的真实效果如何,我们必须在真实的聚变堆环境中实验一遍才知道,而目前能够最稳定进行核聚变的点火的装置只有STAR,我们别无选择,哪怕其中存在着很大的失败风险,我们也必须要做,毕竟在实验室中发现问题还能抢救,要是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那就补救不了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