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这水浒不一般,潘金莲竟是我丫鬟

第517章 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陆鸣真英雄也

  “什么?宋国皇帝派了二十波使者去找陆鸣?”

   萧奉先在匆匆北逃回辽国的路上,突然收到了一个奇怪的情报。

   作为一个有丰富朝堂斗争经验的高手,萧奉先已经闻到那股味道了。

   他咧嘴一笑。

   “看来宋国皇帝已经猜疑陆鸣了,哈哈。”

   旁边辽国大将兀颜光一听,疑惑地看着萧奉先。

   “猜疑?不应该是封赏吗?陆鸣以一人之力,挽救整个宋国,如此大功,应该......”兀颜光仔细想了想中原人的最高礼遇,很快他想到了,“配享太庙!”

   萧奉先看了一眼兀颜光,好像看白痴一样看着兀颜光。

   不过他也知道,此事太复杂了,不是兀颜光这些猛将能理解的。

   他也懒得解释,立即下令全军继续北上,在边境城池驻守下来。

   耶律宗云反而想明白,悄悄找到萧奉先。

   “监军,我们不走了吗?是不是还能南下?”

   萧奉先欣赏地看了一眼耶律宗云,轻轻点头:“这次陆鸣估计要完了,我们报仇机会就在眼前!”

   耶律宗云一听,激动地握紧拳头。

   如果不是陆鸣,他们此时应该在汴京吃香喝辣,父王也不会死.......

   原以为陆鸣太强了,这辈子无法报仇,想不到宋国皇帝竟然要杀陆川,要自毁长城?

   当然,耶律宗云还是很谨慎的。

   “监军,陆鸣那么聪明,定会猜到宋国皇帝的阴谋,他会不会反抗,会不会造反?”

   萧奉先一听就笑了。

   “宗云啊,你对宋人太不了解啊,他们对皇帝的忠诚是刻在骨子里的,他们讲究“天地君亲师”,“君”可是在父母和老师之前。”

   耶律宗云觉得很有道理。

   如果父王让他去死,他也会毫不犹豫自杀。

   对于中原人来说,君主可是比父母还要重要,陆鸣一定不敢造反。

   这么说......陆鸣死定了?

   没有陆鸣,宋国还不是任我们蹂躏!

   耶律宗云嘴角露出一丝微笑,激动地抬头望着南面。

   太阳已经下山,将南边群山染成一片血红色,显得那么的壮烈、那么的美。

   当然耶律宗云知道,在南边的南边,还有更多更美的风景。

   以前属于宋,以后属于我大辽!

   ......

   在辽国南京。

   辽国皇帝耶律辉也收到情报,说赵信开始猜度陆鸣。

   “情况属实?”耶律辉问负责情报的官员。

   “据汴京的人来报,说赵信已经免除陆鸣的神武军军指挥使一职,令陆鸣回京当丞相。”那人回答。

   “哦,陆鸣怎样反应?”耶律辉又问。

   “赵信发出二十道金牌要陆鸣回京,估计陆鸣还在挣扎。”

   “挣扎?”耶律辉不由笑了,“还能怎么挣扎?总不会造反吧?”

   他才不信宋国的武将能造反,造不了的!

   这些年宋国对士大夫实在太好了,士大夫阶层不会跟随陆鸣。

   靠着神武军的那些大头兵,陆鸣不会成功!

   如果陆鸣一早就开始谋划,也许还有一点点机会,此时才想要造反,一切都迟了。

   没有粮食,各地官员又不支持,陆鸣能率军杀到汴京?

   耶律辉对中原的历史还是有些了解的。

   历朝历代,没有藩王猛将造反成功的例子,哪怕是掌握整个北方大军的安禄山,虽然攻下长安,可也没有灭亡大唐。

   陆鸣此时才想造反,没有机会了。

   想到这里,耶律辉心情大好。

   “哈哈,陆鸣完蛋了!”

   一旁的萧元纳却有不同的看法。

   他看过陆鸣的资料,觉得陆鸣和其他宋人不同。

   真的很不同!

   先不说战场上陆鸣敢冲敢打,即便是在京城,陆鸣也和其他武将很不同。

   其他武将面对文官唯唯诺诺,可陆鸣却无所畏惧。

   这样的人,真的会束手待擒?

   会不会真的搏一把?

   还有,赵信是陆鸣一手扶持上来的,他有足够胆量敢和陆鸣硬碰硬?

   当然,萧元纳想得更多是的:我大辽该如何从中获得利益?

   很快,萧元纳想到了。

   虽然他很敬佩陆鸣。

   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陆鸣真英雄也。

   可惜,我们分属不同国家,只能为各自国家利益而战。

   萧元纳没有犹豫,立即出列,向耶律辉提出了一个建议:

   “臣恳请陛下下旨,令汴京的使者去见赵信,说只要杀了陆鸣,辽宋两国可以和谈,继续执行檀渊之盟的协定,互不侵犯。”

   “互不侵犯?”

   耶律辉还想等陆鸣死了,立即下令大军继续南下呢。

   没有陆鸣,宋国能抵挡得住我大辽勇士?

   萧元纳早看穿了耶律辉的心思,说道:“臣此计只是让赵信下定决心而已,和谈嘛,什么都可以谈!”

   耶律辉一听就明白了。

   对,和谈而已,那就谈啰。

   宋国这群羊中好不容易出了一只虎,想不到竟然要被他们杀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