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是,教宗

第257章 倒霉的塞尔维亚人

是,教宗 覆舟水 2101 2024-05-31 09:11

  奥斯曼苏丹国,一个不同于其他底蕴深厚的古老王国的,充满励志精神的新兴国家。

   奥斯曼的国名取自其开国领袖,奥斯曼一世,而奥斯曼国家的建立还离不开另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国家,罗姆苏丹国。

   1071年,近东霸主塞尔柱帝国大举入寇拜占庭帝国的小亚细亚,强大的伊斯兰军队接连摧毁帝国军团,最终吞并了除爱琴海沿岸之外的整个小亚细亚。塞尔柱苏丹阿尔普令堂弟苏莱曼镇守此地,受控于塞尔柱的逊尼派哈里发以真主的名义封苏莱曼为罗姆苏丹,意为“统治罗马人的领袖”,是为苏莱曼一世。命运的齿轮自此开始转动。

   两百年后,奥斯曼出生于罗姆苏丹国边境的瑟于特小部落,他的父亲埃尔祖鲁姆是一支流落小亚细亚的土耳其游牧民领袖,被罗姆苏丹收留后封为“加齐”(圣骑士),后又被加封为“贝伊”(或译巴依),被命令镇守边境,防御希腊人的入侵。

   作为巴依老爷的儿子,奥斯曼自小接受地都是人上人的教育,1281年,埃尔祖鲁姆去世,奥斯曼继承父亲的贝伊之位,领兵多次打败拜占庭军团,逐步侵吞小亚细亚西北的土地,迫使衰弱的罗姆苏丹国承认了他的半独立地位,自封为“加齐”。

   1326年,当67岁的奥斯曼一世驾崩时,他的国家已是小亚细亚最强大的一股力量,后人在他的基础上稳步扩张,最终反向兼并了昔日的宗主罗姆苏丹国,征服希腊,强迫保加利亚大公臣服。

   到1453年,起家不到两百年,奥斯曼苏丹国已经成长为半个欧洲加起来都难以抗衡的强盛帝国,幅员辽阔,横跨亚欧,出兵动辄以十万计。

   罗贝尔这辈子参与过最大规模的战役是克拉科夫战役,彼时他是左翼军团的总帅,负责正面对抗卡齐米日的精锐军团,麾下不过一万四千士兵而已。

   他这辈子都不敢想象指挥十万大军是种怎样的体验……掌心油画都要容纳不下了。

   假设一个士兵占两平米的地方,十万人就要站满二十万平米,二十公顷的平地上站满密密麻麻的人头,罗贝尔只是简单想象了一下都大腿发软。

   他突然有点想念维也纳的火炉和热炕头了,现在回头还来得及吗?

   “哈哈哈,怎么了,小子,还在路上就开始怯战了?”

   盖里乌斯浪荡的笑声从前方传来。

   罗贝尔瘪着嘴巴,不满地道:“被吓得骑不稳马的人没资格笑话我。”

   “吁——”

   盖里乌斯连忙拽紧缰绳:“这畜生从刚才开始就不听话,本帅可一点也害怕。”

   “真的?”罗贝尔面露狐疑之色,“你这辈子指挥过十万人吗?”

   “嘿,这辈子肯定没有,上辈子嘛……好像也没有。”盖里乌斯的脸一下子垮下来,“真是活见鬼,我死之前全国军团加在一起有没有十万人?我们要去的地方是以前的希腊和塞琉古吧?那鬼地方是怎么长出十万个大头兵的?”

   “不知道……”

   “而且你说过,希腊和小亚细亚的人基本都是基督徒吧?”盖里乌斯忍不住问道,“你们和胡斯派互杀比我们杀迦太基人还狠,一群神经病,他们就一点也不反抗?”

   “我不知道,按理说应该是这样……”

   罗贝尔皱起眉头:“可能奥斯曼人有些我们所不知晓的手段吧。”

   盖里乌斯缓缓吐出一个字:“屠?”

   罗贝尔质疑道:“你什么时候产生了老百姓杀得光的错觉?”

   “不试试怎么知道?”

   “说得好,等到了希腊,你在战场之外都不许指挥第一军团。”

   “啊?!为啥?”

   “为了防止你纵兵掳掠。”

   “打仗不让劫掠,你想饿死大伙吗?”

   “劫掠是不得已的手段,不是常态,在饿到前胸贴后背之前都不允许!”

   “Nein——”

   4月11日,奥军行军至匈牙利王国的首都佩斯一带,原地驻扎休整一日,等待,于翌日再度开拔。

   在佩斯驻扎的一日间,罗贝尔与白骑士之子,年仅十岁的匈雅提·马加什擦身而过。

   后者兴奋地追着十字军的各兵团将领问这问那,百般央求“日耳曼尼亚军团长”盖里乌斯为他讲述十字军的故事。

   盖里乌斯无奈地把稍微修改了人名地名的高卢战记给马加什背了一遍,结果当场遭到戳穿。

   在临时搭建的校场上,年少轻狂的马加什当着众将的面质问道:“大叔,您不会是个样子货吧?”

   “你!”

   盖里乌斯发尽上指冠,高高举起被手甲包裹的右手。

   “您不会要对我一个十岁的小孩子动手吧?”马加什接着说道,“与儿童置气,这可不是一个日耳曼绅士的行为啊。”

   “本帅是拉丁人!”

   “拉汀人?”

   “拉丁人!罗马的拉丁人!”

   “哦,希腊人啊。”

   “是拉丁人!罗马土生土长的拉丁人!混蛋!卡西乌斯你不要拉着我,放开!我要把教训欠揍的小孩一顿,我命令你放开本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