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科幻空间 亮剑:活在现代,打造最强轻步兵

第105章 兵工厂开始大发展

  在八路军兵工厂,厂长正在办公室筹划兵工厂的相关事宜。

   王苏墨在手机上输入:

   “厂长,材料到了,炼钢厂、冶金厂都已经开始运作了。兵工厂是不是应该扩大产能了呢?”

   厂长在脑海中看到这些文字,已经习以为常,没有任何不适:

   “没错,第一步就是弹药生产线。我总结了一下型号,你看看。”

   王苏墨挪动了一下镜头,看到了一张纸上写着子弹的型号。

   有驳壳枪、毛瑟 C96 使用的 7.63×25 毫米手枪弹,八路军自己生产仿制的波波沙,使用的也是这种手枪弹;

   有 98K 和捷克造使用的 7.92×57 毫米子弹,这都是八路军的主要武器,MG-42 通用机枪使用的也是这个弹药;

   还有小鬼子三八式步枪使用的 6.5×50 毫米步枪弹,这个子弹歪把子机枪同样使用。

   更有 89 式重机枪使用的 12.7×108 毫米弹药。

   至于汉阳造、老套筒的圆头弹,厂长没有写,看来八路军要逐渐淘汰这种武器。

   同样还有这种命运的,就是号称野鸡脖子的小鬼子九二式重机枪。7.7 毫米子弹八路军同样没有制造,不是它不够优秀,主要是和捷克造一比全是劣势。

   除了子弹,还有炮弹,50 毫米掷弹筒的弹药,82 毫米迫击炮的弹药和九二式步兵炮的炮弹。

   剩下的就是火箭弹了,100 毫米火箭弹,114 毫米地狱火箭弹。

   上面最后一个居然是煤气罐的生产线,王苏墨看了后直接就否定了:“厂长,煤气罐做的地狱大炮应该没什么用了吧?我们现在材料充足,下一步是不是应该制造身管火炮。”

   厂长想了想,认为也对,然后就在煤气罐生产线上打了差:

   “那就先不要煤气罐了,我们也思考一下,下一步发展什么武器。”

   王苏墨直接截屏,然后转发给徐景泰:

   “徐哥,来生意了。大生意,过了这个村可就没有这个店了。”

   徐景泰很快就回了电话:

   “老弟,我打听了一下,子弹生产线不难。全世界所有型号的子弹我们一直都生产。找几条旧的不成问题。

   我还特意问了一下,这就是三条生产线的事情。手枪弹一条,步枪弹一条,重机枪弹再一条。子弹的型号都可以切换,如果哪种子弹产能不够,直接加生产线就好。”

   王苏墨听后回复:

   “徐哥,我是听明白了,这是炮弹生产线出了问题?”

   徐景泰也很无奈:

   “解放军不是没用过掷弹筒和九二式步兵炮,但是那个时候也是用车床等工具生产的,靠的就是大量的人工,根本就没有生产线,要不我找人给你做一条?”

   王苏墨正沉默着,想了想他才问:

   “徐哥,以前解放军一个团,都有哪些火炮?”

   徐景泰笑着说:

   “这我还真有研究,各个时期不一样,咱们弄装备最合适的时间点,就是对越反击战前后。

   当时一个步兵团有 63 门炮,分别是:

   100 或 120 毫米迫击炮 6 门,组成一个团直属迫击炮连;

   82 毫米无后坐力炮 21 门。团直属一个无后坐力炮连有 9 门。3 个营各有一个 4 门组成的无后坐力炮排,一共 12 门;

   82 毫米迫击炮 18 门,每营一个由 6 门迫击炮组成的 82 毫米迫击炮排;

   60 毫米迫击炮 18 门,每个连有一个炮兵班,各有 2 门 60 毫米迫击炮。”

   王苏墨思考片刻:

   “徐哥你的意思是用 60 毫米迫击炮代替掷弹筒,用 120 毫米迫击炮代替九二式步兵炮。缺少直瞄火力,就用 82 毫米无后坐力炮顶上?”

   “对,我就是这个意思。不过我认为 100 毫米迫击炮,准确地说是 71 式 100 毫米迫击炮更合适。

   按照八路军的技术,造出的 120 毫米迫击炮,和 55 式 120 毫米迫击炮、64 式 120 毫米迫击炮一样,都会十分笨重,不利于游击战。

   71 式 100 毫米迫击炮全重 74.5 公斤,可以分解成 28 公斤的炮身,21 公斤的炮架和 25.5 公斤的座钣。

   榴弹全重 8 公斤,射速每分钟 15 至 20 发,最大射程 4700 米,最后射程 170 米。一个炮兵班只需 7 个人。

   怎么样,是不是没有更合适的了?分解后 3 人扛着跑,4 人扛着炮弹,就能跟着大部队一起跑。”

   王苏墨知道,徐景泰口若悬河地推荐,只要就是 100 毫米的迫击炮,现在要得太少了。不过这也确实是八路军需要的,这种小钢炮,在对越反击战中,确实打出了名声。

   所以王苏墨直接跟他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