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汉末之常山赵子龙

第598章 田豫疲敌

汉末之常山赵子龙 奕无疆 2122 2025-03-15 05:02

  何茂以极快的速度奇袭长子城外贼兵营地,兵力分散的季隗根本毫无招架之力,被杀得仓惶逃窜。

   城外这么大动静,自然惊动了城中的白袍军。

   早就憋了一肚子火气的苏由,当即点齐麾下白袍军杀出城外。

   而这时,围城的八十处贼兵纷纷自发支援大营,正好被苏由袭了后。

   苏由一逮着贼兵,就狂冲猛杀,宣泄被黑山贼伏击、被黑山贼围攻的怒火。

   另一边,何茂已杀溃营中贼兵,遂掉头迎击支援营地的贼兵,这就与苏由对贼兵形成了夹击之势。

   八千贼兵虽然人数多于苏、何二将,但心理状态和装备与白袍军根本不是一个层次,在被前后夹击之下,战心瞬间瓦解,四散而逃。

   但何茂、苏由没有就此打住的意思,对逃窜的贼兵穷追不舍,杀得贼兵狼奔豕突,尸横遍地…

   直到天色大亮后,苏、何二将才喝令穷寇莫追。

   随后,二将收拢兵马返回长子城外,并在贼兵营地获得了上万石粮草。

   虽然粮草不多,但何茂心头大定,有了这批粮草,他麾下兵马短时间就不会成为长子城的负担,那么就达到了他增援长子城的目的。

   …..

   另一边,季隗一路南逃….

   在一天后,逃到了上党南部泫氏城外。

   “你说什么?白袍军杀到了长子?”

   泫氏城外,张燕一听季隗说遇袭大败,顿时勃然大怒。

   当日,张燕放弃攻打长子后,布控上党西北大谷道和东部壶关,以此控扼白袍军来援上党。

   而他则率领麾下最精锐的五千黑甲军,与当日在羊头山埋伏杨成、魏越的左校,合兵攻打泫氏城。

   前文说过,泫氏城地处上党南部盆地北端,是上党南北两个盆地相通的必经之地,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战国时期,着名的秦赵长平之战就在泫氏境内打的,可见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而今,魏越在羊头山中伏后,退守泫氏城,也就相当于扼住了张燕通往南部盆地的咽喉。

   所以,张燕要想迁麾下百万民众进入上党南部安置,就必须拔掉泫氏城,或者围住泫氏城,令魏越无法干预迁民众入上党南部。

   之前一到泫氏,张燕就对泫氏城发起了数次攻城,但毫无进展,还损兵折将。

   于是,张燕选择围困泫氏城,从而牵制魏越,护麾下民众顺利南迁。

   但现在,季隗在长子城外大败,不仅让长子城增强了防守能力,还会危及南迁队伍,因为长子也是民众南迁的必经之路。

   季隗一脸羞愧地跪在张燕面前,垂头辩解道:

   “末将想着于羝根、罗市他们六人守在大谷和壶关外,所以就一心盯着长子,未曾想白袍军深入,都没有得到任何消息!”

   张燕气得半死,这里面虽有罗市等将失职,但季隗占主要责任,因为身为将领居然对外界耳聋眼瞎,连探马都不外放一个,焉能不败?

   怒火中烧的张燕真想对季隗军法处置,但想到季隗是他心腹,又心有不忍,呵斥道:

   “遭此大败,尔不自省,反倒一心推卸罪责!来人呐,拉下去重打三十军棍,以儆效尤!”

   季隗感激地看了张燕一眼,任由黑甲兵卒将他拖出大帐;若真论军法,此败他是要掉脑袋的,三十军棍虽然也能打死人,但也要看什么打法!

   季隗吃败仗,其实就像打工人犯了重大过失,最终兜底的还是老板。

   军帐中,张燕愁眉紧锁;季隗大败,长子城不仅没了肘掣,兵力也得到增强,而他第二批南迁队伍已从上党北端沾县出发,很快就会路过长子。

   届时,没有肘掣的白袍军岂会视而不见?必定出兵截杀。

   “混账!”

   张燕一拳砸在身前帅案上,真是越想越窝火!

   现在,他手上已经没有多余的兵力可用,但长子这个窟窿又不得不补。

   看来只能将攻打高平关的掾哉,调去长子了!

   掾哉,黑山军将领之一;原本埋伏在壶关外的深林中,后来张燕见夺关无望,便将其派去攻打上党西南的高平关。

   如今,掾哉还在去高平关的路上。

   …..

   上党西北,涅县境内。

   田豫率八千兵马,大张旗鼓向上党进兵…..

   出乎于羝根三将意料的是,白袍军斥候没有像之前那样捕杀他们的斥候。

   以至于,贼兵斥候很快将白袍军杀来的消息,传递到了涅城。

   于羝根三将不假思索地认为,白袍军要来攻城了,当即喝令全军上城准备战斗。

   命令一下,数万贼兵紧张地准备起来,但田豫行军就像乌龟在爬,整整一天,还没有走十里路。

   这就令紧张准备的贼兵,有点望眼欲穿的感觉。

   眼看天就要黑了,在城头等了一天的于羝根三将,不禁面面相觑,白袍军这是玩什么把戏?

   司隶脾气有点暴躁,破口大骂道:“白袍贼这群狗日的,这是玩我们呢?”

   于羝根、五鹿也知道被白袍军耍了,但他们准不能出城去找白袍军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