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汉末之常山赵子龙

第645章 高顺运筹,华雄终章

汉末之常山赵子龙 奕无疆 2111 2025-03-15 05:02

  河内郡,羑里城。

   羑里城位于河内郡荡阴县境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国家监狱。

   殷商末年,西伯侯姬昌引起纣王猜忌,遂将姬昌囚禁于羑里城。

   而今,虽然距那个时代太过久远,但羑里城依旧伫立在此,述说着周文王拘而演周易的故事。

   此刻,满是岁月痕迹的羑里城内,似乎和往日一样,但又不一样。

   “启禀将军,华雄真往这边来了!”

   小小的羑里城内,此时藏着一支不足千人的部队,他们就是高顺打造的八百陷阵。

   一听华雄往这边来了,高顺威严的目光一凛,为了留下华雄,他可是费了不少心思。

   因为高顺很清楚,华雄麾下现在全是骑兵,而在冀南一马平川的平原上,想要吃掉华雄,是很困难的。

   当然,很多人可能觉得大可让徐晃用天狼骑死死咬住华雄,再辅以步军,将华雄全歼。

   但别忘了有句话叫狗急跳墙,如果真让天狼骑咬住华雄,那么在生死关头华雄必然拼死一战。

   届时,就算能灭掉华雄,付出的代价也非常惨重。

   而作为一名将领,获得胜利是本事,但若能以最小的代价获得胜利,那才叫真本事。

   所以,高顺传书徐晃,让徐晃先华雄一步赶往黄泽以南,并刻意暴露掩盖骑兵留下的痕迹,让华雄在发现徐晃已经去了黄泽以南的同时,疑神疑鬼。

   那么,华雄必然忌惮前路有埋伏,接着高顺又让华雄探知黄泽南岸的京观。

   这样一来,华雄定然觉得是高顺激他自投罗网。

   那么,华雄还敢走一马平川的黄泽以南吗?

   但是,华雄撤往河内的路,只有两条,要么走黄泽以南的平原,要么就走黄泽以北。

   而华雄一旦走黄泽以北,就必须进入河内荡阴,因为黄泽以北夹在两条自西向东的清河水与荡水之间,由此就限制了华雄的行动轨迹,不像在黄泽以南的平原上华雄可以从多个地方逃入河内。

   而华雄的行动轨迹被限制,高顺就能在华雄的必经之地,予以致命一击。

   那么哪里是华雄的必经之地?

   就是此地羑里城。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这得从荡阴的地理位置说起,荡阴隶属于司州河内,位于河内郡东北端,北与冀州邺县以清河水为界,东接冀州内黄。

   而荡阴之名,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水南为阴,可见,荡阴城位于荡水南岸。

   前面说过,高顺通过在黄泽以南故布疑阵,促使华雄走黄泽以北,而黄泽以北夹在两条自西向东流淌清河水和荡水之间。

   那么,华雄一旦走黄泽以北,进入河内的第一站就是荡水北岸的羑里城,而非南岸的荡阴城。

   同时,行军在外有一个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补给。

   华雄之前在魏县与徐晃周旋了两天,高顺笃定华雄等人进入河内的第一件事情,必然是获取补给。

   那么,作为华雄进入河内的第一站羑里城,显然是华雄获取补给的最佳选择。

   所以,高顺带着八百陷阵埋伏在了羑里城。

   …….

   另一边,华雄领着麾下一千七百骑,沿荡水河岸一路西进。

   荡水不像清河水,会汇入漳水流入大海,汉时的荡水是黄泽补给河。

   那么华雄走了黄泽以北,想要深入河内,就必须想办法渡过荡水。

   但现在,华雄考虑的不是怎么渡过荡水,而是在哪里获取补给,因为从今早开始军中就已经断粮了。

   华雄想过劫掠内黄境内的乡野获取补给,但张巍就是前车之鉴,他根本不敢停下,所以他打算踏入河内之后再想办法。

   现在,已经西进一天了,眼看天就要黑了,华雄一行人也不知道走到哪里了,但此刻却发现前方有一座低矮残破的小城。

   走近一看,这个周回数百步的小城居然只有一座城门,城门因年久失修,只能隐隐约约看清上书“羑里”二字。

   一见这两个字,华雄掏出怀中地图,当找到图上标注羑里二字的位置时,便对身旁刘靖激动道:

   “元平,我们已进入河内,这里是荡阴羑里城!”

   刘靖等人一听也是激动不已,他们终于走出冀南,进入司州河内了。

   就在这时,前方羑里城城门处,涌现数十个手拿棍棒的农夫,当他们看到外面是一支骑兵后,吓得惊慌失措地关闭木质城门。

   见前方羑里城有人,腹中空空的刘靖,对华雄道:“大都护,儿郎们都饿得快走不动了,咱们入城找点吃的!”

   华雄明白刘靖的意思,之前在内黄境内他们不敢停下劫掠,但现在进入河内了,总不能一直饿着吧!

   而且这小城内有人,里面必然有吃的和女人。

   随即,华雄向前一挥手,一众饿得眼冒绿光的骑兵,争先恐后策马向羑里城冲去。

   城门内手拿棍棒的民夫一见,吓得屁滚尿流,一哄而散。

   羑里城残破的木质城门,根本挡不住凶恶的西凉骑兵,只是转眼间就被破开,一群西凉骑兵兴奋地灌入城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