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单论削藩,康熙远远不如建文皇帝!
我们的爱新觉罗.麻烨,
脸上很难受,心里更难受。
若说平三藩一事,他一直认为是自己的一大功绩,虽说前期确实是走了弯路,做了很多错误的决定...
可是,也不至于被如此说吧。
【爱新觉罗.玄烨:朕当时年轻气盛,没有将吴三桂看在眼里,对祖母也是....唉....不过朕既然做了,便无悔!】
“噗~”
朱柏一口茶水还没下肚,直接就喷了出来。
虽错无悔!
麻子这家伙说话...真是一套一套的,言辞大义,不干人事儿...
朱元璋深深看了一眼朱柏,这一次没有说什么。
要说当时,爱新觉罗.麻烨在动了削藩的念头的时候。
孝庄太后就不止一次的劝说过他,让他再等一等,让他不要小看吴三桂,劝自己等他死了再动手。
但自己那时意气风发,少年而登高位,有点飘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是,他和孝庄皇后可没有电视剧里面那样奶慈孙孝。
在权利角度上来说,
他们不说是对抗关系,却也差不了太多。
所以孝庄越劝,他就是越不听,不听不听,就要干!
直到事情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康麻子才发现老祖宗是多么的高瞻远瞩,但一切为时已晚。
不过身为帝王的他,
别的没学太好,却是把“皇帝可以犯错但绝不可以认错”,学了个精髓。
【嬴政:好!朕突然有点喜欢你小子了,知错,但绝不后悔,做皇帝就该如此!】
【朱柏:语言还真是有魅力啊,康熙不愧是写春秋的。】
【嬴政:写春秋?】
【朱柏:清有春秋笔,字寓褒贬,可佞可谀,乱臣贼子亦可情有可原,千古一帝亦可昏庸无道。】、
【李世民:春秋笔...原是这个意思吗?】
【朱柏:前人之事,后世之言,老爱家最擅长的就是颠倒阴阳,粉末春秋。】
【朱棣:哼!哪怕再粉再墨,在史书上写出花来,他玄烨也是和朱允炆一样的蠢蛋!】
【李世民:说起来,这个康熙运气是好一些,不然这皇位怕是要没了!】
【朱柏:咳咳~四哥,我插一句哈,玄烨这一点可能还真不如朱允炆。】
【爱新觉罗.玄烨:?】
【爱新觉罗.玄烨:湘王柏你说话凭良心,朕怎么就不如那建文帝了,朕又没有失了天下!】
自己不如建文帝?
建文帝那是什么人,无论是在史书还是在民间野史,那都是名声臭的不行!
自己堂堂康熙大帝,大清圣祖,竟然被说不如他?
你们知道圣祖的分量有多重么!?
在朕之前,唯一的一位圣祖,可是唐圣祖——老子李耳!
【朱棣:十二弟,此话怎么讲?】
朱棣也是有些奇怪,虽说这个玄烨削藩这一步棋在他看起来是个臭棋篓子。
但是后续知道改,这一点倒也挽回了局面,可以说昏头,但是没有完完全全、彻彻底底地昏!
而建文那小子...杀叔屠族,逼着天下大乱,在朱棣心里这才是真的不可饶恕!
【朱元璋:你十二弟说的对,不愧是咱的种,眼光还是不错的。】
【朱棣:爹,这是什么意思?】
【朱元璋:哼!亏你还当了这么多年皇帝,这么简单的道理都看不懂,咱真想抽你!】
额...
朱棣老脸顿时一红,自己都半截身子要入土的人了,老爹还天天吵着要抽我。
这感觉...有点奇妙。
【朱元璋:要说咱死之前,肯定是把一切障碍给后面的皇帝清理了个干净,登基之后朝堂一定非常平稳,当时是不是如此?】
【朱棣:没错,当时朱允炆登基,爹你怕大哥的“班底”他压不住,就给他清理了,不过还是给他留下了不少能人辅佐,登基之时朝廷稳固,民心所向,一手好牌。】
【朱柏:那就对喽~所以朱允炆他敢削藩,也能削藩。】
【李世民:这话怎么说,他不是因为削藩被朱棣推翻了吗?】
【朱柏:是被四哥推翻了,但主要是他下手太黑,心又不够狠,一边不顾亲情直接灭藩,一边又不想留下骂名,朝令夕改,错漏百出。】
【朱柏:不过,也不得不说四哥反应够快,决断稳准,先卧薪尝胆,再雷霆出击,不然怕也不会有入群之日啦。】
朱棣恍然,他是靖难亲历之人,当然知道其中细节。
朱允炆虽然削藩,但是当时他其实具备削藩的一切条件,只是...呵...心黑手狠却优柔寡断!
那一战又一战,就跟被下了蛊一样。
不能说下错了棋,说下臭棋都算是夸他,那简直就是乱搞一通。
要不是如此,也没有自己登龙位的这一天!
【朱棣:十二弟说的有理,朱允炆那小子不仅灭藩,而且妄图恢复周礼,复井田之制,才失了民心,才让我逃过一劫,不然我可能已经死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