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六零之本想做咸鱼,结果成了青铜

第41章 分粮小插曲

  杨老太开口说道:“初中的课本就不用买了,她两个哥哥的课本都还在,志成他们兄弟俩还经常拿出来看呢,就没必要再花那个冤枉钱了。”

   看兄弟俩都点头,杨绣枝没想到自己这两个便宜弟弟还这么上进,都已经初中毕业好几年了还在坚持学习,看样子这个工作是非得给两个人找不可了!

   两个这么上进有为的好青年,留在农村种地还真的给耽误了!

   既然有课本,杨绣枝也没有纠结着非要买新课本不可。

   不过,这次去市里,书店肯定还是要去的,双胞胎开年就吃七岁的饭了,也该到了上学的年纪。

   所以她打算在这个冬天猫冬的时候让她们小姨给兄弟俩启蒙,明年就送兄弟俩去小学上一年级。

   她这次去市里得抽空去市里的书店给双胞胎兄弟俩买一二年级的小学课本,再买几套这个年代的小人书,让孩子们没事儿的时候看看,了解外面的世界。

   接下来的日子里,杨绣枝和杨绣荷姐妹俩还是没去上工。

   两个人还是继续每天在山里转悠,姐妹俩采了不少野山梨,山里红、托盘子,菇娘果等山果子,把这些野果子都晒成果干准备冬天用它煮水喝。

   这些东西煮出来的水是酸酸甜甜的,既可以补充维生素还消食解腻,而且还开胃,孩子们喝了不担心不消化会积食。

   还把圆枣子、野蓝莓、野柿子、野草莓,还有野蔓越莓等东西都晒成果干,在家猫冬的时候可以给孩子们当零嘴。

   各种蘑菇和黑木耳也采摘了不少,都已经晒干了留着冬天炖菜吃。

   白木耳就找到那一处,所以如果今后想光明正大的用白木耳炖汤,那根长满白木耳木头上的菌丝尤为重要。

   杨绣枝打算天开始冷的时候就把它搬到灶房里去。

   这段时间村里家家户户的女人和孩子们像小仓鼠似的从山里往家运东西,山上的各种野果山货都往家弄了不少。

   姐妹俩负责往家里划拉,杨老太带着钱小满和双胞胎兄弟,祖孙四个负责在家收拾、晾晒。

   野柿子已经削了皮,一串串的用绳子挂在房檐下晾晒,山里红和圆枣子切出片晾晒在大簸箕里,现在差不多已经晒干了。

   姐妹俩还弄回来各种野果、野栗子、山核桃,还有榛子,这些东西都差不多晒了半院子。

   秋收假放完,杨绣荷也去县城里上初中去了。

   等村里的粮食晒干了,剩下的事情就是交公粮了!

   好在杨家庄离县城近,所以每年的公粮都是直接交到县城里的粮站。

   但是即使是离得近,也要早点去排队,否则不定排多久的队才能够轮上。

   虽说交公粮村里有牛车和马车,但是杨家庄是个大村,每年要上交的公粮有不少,所以那几辆车根本就不够用,还是需要村里的壮劳力们用箩筐挑着去粮站。

   第二天天不亮,杨老汉就穿戴整齐带着两个儿子早早的出发了。

   杨老汉作为村会计不需要运粮,但是他要跟着去算账,再领回村里的钱和票。

   这个时候粮站就会按照粮食的统购价格给各村发售粮款和粮票、肉票、布票,还有煤油票等其他杂七杂八的各种票据。

   村里自己榨油是不发油票的!而各种票据是按村里的人头来分的。

   比如发的布票就是大人每年四尺,小孩子只有大人的一半,也就是两尺。

   交完粮食,剩下就是分粮了!钱和票要等到交完任务猪后才分。

   这个时候几乎家家户户的粮柜都已经见底了,村民们早就盼着这一天了。

   听到通知第二天分粮,整个杨家庄就开始热闹起来。

   天一亮,晒谷场上就排起了长队,家家都生怕自家落了后。

   杨老汉作为村里的会计,早早的就拿着账本出了家门,他要去提前做准备。

   杨绣枝背着钱小满跟杨绣荷和杨老太一起也去晒场凑热闹。

   分粮是个喜庆的日子,孩子们在晒谷场上追逐打闹,真是好不热闹。

   平时跟杨老太关系好的庆婶子、吴婶子、二大娘看到杨老太母女几个出门纷纷围上来问候。

   二大娘是村长媳妇,也是杨老汉的亲堂嫂,村长同时也是杨家庄的村支书,也是一名因伤退伍的老革命。

   家里兄弟姐妹四个,他在家排行老二,他上面还有个姐姐,下面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

   所以杨绣枝姐弟几个都喊村长媳妇二大娘。

   有人跟你关系好,自然就看不惯你,跟你不对付的人,嫉妒你秋收可以不做事儿,说些酸话膈应人。

   这不,离得她们几个人有段距离的一个长得一脸精明像的女人,眼睛咕噜噜的转来转去的,显得特别刻意的笑着说道:“哟,婶子总算是出了家门了,说来说去还是婶子家里有,志成兄弟俩能干,不需要像我们这样子操劳。

   会计叔也是个有大本事的,可以让婶子在家吃喝不愁,还会疼人,婶子有福气可以不做事儿,这秋收累得人都要脱层皮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