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正面战线
0星耀帝国内部是有行政区划划分的,这也是莫妮卡为了方便管理这个庞大的星际帝国所设立的体制。
星区是星耀帝国最主要的行政管理结构,并且出人意料的是,由莫妮卡直属管理的星区实际上并不大,绝大多数行星都是划分给各个星区,交给总督AI去管理的。
星区内绝大多数的政务都可以由总督AI自行处理,莫妮卡只给这些星区总督AI一个大致的发展方向和必要的资源支持,而真正需要莫妮卡去处理的政务都是由基层行政AI们一层一层筛选上来的,极为重要的政务。
莫妮卡会时常分出计算力去操作仿生体,深入这些行政星区的各个部门监管工作,确保星区的行政机构时刻处于最高效的运作状态。
星耀帝国的发源地在东南星域的一个小角落,随着星耀帝国成为银河霸权之一,星耀发源地逐渐发展成了星耀帝国首都核心圈,核心圈被各大舰队的驻扎地所拱卫,再往外就是各种被拆分成零碎的小型星区。
星耀帝国行政区划
这些小型星区是由最初归顺星耀帝国的一些小国家转化而来,在后续的发展之中,星耀帝国的各种重要设施和巨构建筑都被安置在这些小型星区之中。
在设立新的舰队编制的时候,初始的舰队驻地都是由这些小型星区转化而来,再随后根据部署需要,将舰队驻地搬迁或者整合周边的小型星区进行扩大。
以首都核心圈为中心,附近的星区都是注重于行政,军事和科研相关设施发展的复合型星区,原来属于这些星区的工业行星都被搬迁或者再生态改造了。
早期星耀帝国的领土范围没那么大,和开采技术也落后,长期的高压开采资源和过度工业化给这些行星自然资源带来了不可逆的伤害,也无法继续作为工业行星运行下去了。
星耀帝国后来征服的东南星域西部和南部部分,被整体整合为大型星区,这些大型星区在工业化改造时使用了更为先进的技术,更多行星的同时开采也降低了对单颗行星的伤害,这些后来征服的大型星区才是星耀帝国的主要工业星区。
星耀帝国东南星域森南星区,其靠近中央星域边界,是星耀帝国内部最大的行政星区,也是星耀帝国内部极为重要的工业星区。
其星区首府为行星森南,由东南星域西部最先归顺星耀帝国的一批国家的首都改造而来,其下辖行星总数多达1300多颗,其中有750颗完全改造之后的工业行星,以及十几颗作为区域工业枢纽的枢纽行星。
星耀帝国与西部星域诸国联合的正面战线就在森南星区展开。
星耀帝国方面的战役目标很简单,那就是保住森南星区的星区首府和尽可能保住十几颗枢纽行星。
中央科学院工程部主导的工业星门计划顺利完成后,工业行星之间都有工业星门相互连接,但出于成本和时间考虑,普通的工业行星上面的工业星门都是和枢纽行星双向绑定的星门,由一颗枢纽行星来调配几十颗工业行星的物流需求。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哪怕是一两颗工业行星被摧毁,也不会影响整个星区的产能。
缺点就是枢纽行星一旦陷落,那么周边几十颗工业行星都会失能,作为星区首府的森南行星更是负责整个星区和星耀帝国的资源调配与对接,十分的重要。
战役中,星耀帝国方面有情报上的优势,那就是工业星门计划实行的十分迅速,西联实际上并不知道星耀帝国的工业行星已经完成星门互联了,他们可能不会将枢纽行星作为主要攻击目标。
并且曲率运输舰队仍旧在运作,在行星之间转运物资,哪怕是枢纽行星沦陷了,仍旧能够在短时间内恢复部分的产能。
如果森南星区被攻破,那么星耀帝国会直接损失四分之一的工业产能,并且西联舰队还能直接进入还在重建建制的乌拉尔舰队驻地中,缺乏舰船和舰娘AI的乌拉尔舰队是不可能阻挡西联舰队的,势必会对舰队重建造成影响。
西联方面的战役目标也很简单,那就是打穿森南星区,进入星耀帝国的腹地之中,破坏乌拉尔舰队的重建,如果可行的话,还能直接威胁到星耀帝国的造船枢纽超结构装配厂。
星耀帝国目前的舰船数量只够维持森南星区的防线,森南星区被攻破之后,就很难在短时间内组织起大规模的舰队了,虽然星耀帝国不一定会就此灭亡,但绝对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才能组织反攻,收回沦陷的星区。
得益于2403中央星域之行的提前侦查,星耀帝国方面得以提前知晓西部星域诸国联合的战争意图,留出了充足时间做防御准备。
负责森南星区防御的是哈尔西司令指挥的洛基舰队,是和昆仑舰队一同最先重组的大舰队,星耀帝国目前能动用的唯一一支大舰队。
舰队司令ITAL-1684 哈尔西,在舰队中服役了一百多年,是星耀帝国目前除了江风以外资历最老的作战指挥AI,是江风最为信任的指挥AI之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