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简行诸天

第1957章 勤工俭学

简行诸天 不想当然 2495 2025-07-28 21:25

  队伍被“静言”后,排队进程也好像变快了。

   很快,偶花费“熟”铜钱,或者说是有点财气或人气的“气运”铜钱,观察这些办理入学的学子。

   怎么说么,乙队确实比丙队强,基本全队都泛着白光,而丙队这边还是以灰为主的。

   再想到小胖子王国宝身上甚至有点红气的感觉,人和人的差距,真是,从娘胎开始就拉开了。

   就轮到了谢玉,谢玉先是取出自己黄州书院入学荐书,然后是户籍凭证,还有路条路引,毕竟谢玉是平民出身,若是年满十六甚至还要拿出缴人丁税、甚至服徭役或者缴代役金的凭证。

   又封上2两金的束修,登记成功,谢玉拿到入学凭条,一份简易丙班课程表。

   按说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儒家课程一般都是围绕这六艺进行传授的,只碍于成本或者其他因素,丙班课程数算,书还有部分礼仪课程,这是要培养合用账房先生吗?

   怎么说呢,不愧商人办的学院,透着商业上的实用。

   感慨间,谢玉拎着自己的行李跟着一书院的熟悉书院“小厮”走了。

   说是小厮,一问才知道,也是一名平民出身的学长,原来黄州书院还有勤工俭学的岗位呀!

   谢玉马上开始问这名学长,学校”图书馆”,也就是黄州书院书阁有没有勤工俭学的岗位。

   这名学长愣神了下,感慨谢玉好眼光,他书阁的勤工俭学岗位自然是有的,只是很难拿到,他已经试过两次,每次初选都没通过就被淘汰了。

   对了,参加书阁“勤工俭学”岗位的,没人要交二两银子做保,在书籍比较珍贵、出版流通还不太发达的古代,能来有书读,来读书的都是聪明人。

   勤工俭学虽然可能辛苦些,但有闲时,可以免费有儒家前辈注释释义的讲注,增广见闻,这对很多见识不足,没有家传提点的书院学子来说很重要。

   是以,这学长带自己到住的小角四人舍室先放下行李后,又带谢玉去看了每天只提供一份早食和中食,只有素没有肉的丙字餐堂。

   至于晚餐,对于丙班学生来说,只能自己想办法了。

   不饿可以不吃,喝水饱也行。

   当然了,这对谢玉来说是不行的。

   再有未来要上课的几个丙字学堂,之后学长像完成一个标准流程任务一样,转身接下一个学生了。

   而谢玉按刚学长说的,先去了黄州书院内的换钱所,把那一两金小判兑换成了八两银子,还有两吊铜钱。

   别问为什么黄州书院内会有换钱所,历来围绕学校产生经济和现金需求,就不同谢玉在这里多介绍了,更何况黄州书院从建立起天然的重商氛围。

   然后,谢玉转身收了这些银钱,向书阁走去,到了书阁,果然聪明人不止谢玉一个,书阁也有应对措施,让谢玉交二两银子,告诉谢玉三天后,开始参加书阁甄选,只有两个名额,还有这银钱是不退的。

   这话,让丙班过来报名者都不少犹豫,谢玉倒是毫不犹豫交了。

   如此,谢玉又去刚领路学长说的,校内老生自发组织的“跳蚤市场”,往日有自家小厮经营,今新生入院,想看看新来的学弟,自己亲自经营也不少。

   先买了两三支二手毛笔,十几块用过二手墨条,一个二手砚台,再有一些竹纸麻纸,除了纸贵一些,二手书贵一些,其他价格到真不贵。

   又买收拾还算干净的二手套柳絮芦花里子麻布被褥,谢玉这才回住的地方,四人舍处收拾自己的行李。

   谢玉算是第三个到的,刚只简单打过招呼,等抱着柳絮芦花被褥回来时,第四个舍友也到了,倒是巧合就是之前排谢玉前面那个张鼎。

   看到谢玉,他也是一愣,不愧是赌坊子弟,天生自来熟,很熟络的叫缘分后,也不拿其他舍友当外人的抱怨。

   他不满看四周环境,先和这抱怨他老子没给他报个乙班,又不让他住家里云云的。

   总之有张鼎这个本地土着在,让谢玉更了解不少樊城本地风情。

   当然了,又说到那五德功时,虽然另外两个舍友有点激动,但还是和谢玉一样,拒绝和张鼎一起去“红灯区”青楼看窑姐提议。

   如此三日,谢玉偶去跳蚤市场逛一逛买点觉得能用着的,比如听说是从甲班淘汰的一副弓身材质都不错三斗力软弓,当然不配箭矢那种,不过谢玉可以想办法改成,发射石子或铁子的“弹弓”,做远层射击。

   再有一把铁质还不错,但需要谢玉磨下刃的半旧短刀,二手旧围棋棋盘黑白石子棋,价格都不贵。

   再有在张鼎介绍下,谢玉知道有两家书铺,花点铜钱就可以在他们那里看一定时间话本什么的。

   那两家书铺除了话本,一些常见的书籍也是有的,趁别人不注意,谢玉先收金储物空间后让雮尘珠扫描完就又放不出来。

   没办法,不知道哪里出问题,除了用眼睛看外,现在雮尘珠不能还直接对外扫描,只能通过储物空间转接一下,一本一本的扫,代价就是又要多喝几碗鱼米粥,多上几趟厕所,多打一会儿盹罢了。

   如此三天后,丙字餐堂一顿单薄的早餐后,谢玉赶向书阁方向。

   真好的、不对外儒家书籍,还是在书院内部。

   抡规模据书院老生说,已经不比襄阳书院差,当然抡质量,黄州书院需要时间和底蕴。

   来书阁勤工俭学者比谢玉想象的多,超过三十人,还以老生为主。

   当然了,还是以丙班未大多数。

   书筛选第一步,考记忆力,原书阁的人,随意摆放几本书后,让后来者扫一眼,转三圈后同样放。

   看起来简单,就这一步,重复三次,就把人数筛到不足十人了。

   谢玉自然是这十人里面的,然后是力气、耐力,体能之类,重复筛,最后谢玉和一名乙班老生得以留下。

   总之,最后,这期三个月时间的书阁“勤工俭学”岗,由三人入选。

   为什么有三人,还有一名平安可以坐着看书,偶尔帮借书的同学登个记,“保送”不干活的嘛,懂得都懂。

  喜欢简行诸天请大家收藏:(www.xs4.cc)简行诸天全书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 | 最后一章没有了,前往书页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