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都市娱乐 国潮1980

第479章 宫廷艺术

国潮1980 镶黄旗 2105 2024-06-01 11:47

  过去,对于矿石质熔炼成的有色半透明材料,经加工制成的饰物,一般都称之为“玻璃”或“琉璃”。

   “料器”一词,是京城最先在本行业里通行开的。

   不用“玻璃”或“琉璃”主要原因有三点。

   一是为避“流离”、“破离”的谐音。

   二是为了区别于建筑中使用的琉璃和近代透明的玻璃。

   三是从制作技巧上论,料器一般体积俏小,主要用于室内或案头陈设,以及佩饰等。

   做工更是尤为细腻,属于人造珠宝和人造宝石范畴。

   与建筑琉璃和工业玻璃相比,艺术品位无疑要高得多。

   所以“料器”,也就成了以玻璃料条加工制成品的简化词。

   后来沿袭下来并普及全国,以至成了自制玻璃器的同义词,也就成了手工艺品的一个行当。

   京城料器的历史远可追溯到元代,不过,兴盛却是到了清代时候的事儿。

   主要原因是因为清代舆服制度用料珠极多。

   而且从康熙朝起,国人便有了吸鼻咽的习惯,需要制作大量的鼻烟壶。

   这两项都大大刺激了料器生产。

   当年的御厂就设在海王村,也就是今天的琉璃厂,时称“御琉璃”或“宫料”。

   到了乾隆年,最有名的料器出自御厂一姓胡总监之手。

   凡经他手烧制的料器花瓶、鼻烟壶、盘、碗,都标有“乾隆年制”款识,一直为后人所尊崇。

   因人们只知其姓“胡”,“胡”字拆开为“古”、“月”两字,为此称其制品为“古月轩”制品。这么说吧,反正在清朝时,京城的料器的品种主要就是料珠、套料鼻烟壶、古月轩、以及妇女所用的各种簪环、戒指、纽扣、首饰等,其他品类还没有涉及。

   直至清末光绪年,才渐渐出现了各式的料器花台、瓶、碟、灯等生活实用物品。

   辛亥革命后的 1930 年,京城终于有了本地自产的料棍。

   自此,料器的价格因为制作原料破除了“广料”和“日料”的垄断,逐渐降低下来,变得越来越亲民。

   于是不但出现了料鸟和料兽的品种,连料花和料果也发展起来。

   京城人开始仿效过去宫廷摆放珠宝玉石盆景的做法,也在家中摆放料器花卉盆景和料器蔬果,以显富贵荣华。

   甚至由此引起流行风潮,料花和料果一时成为富户殷实人家必不可少的陪嫁之物。

   至于宁卫民初次感受到料器的美,那还是托了他师父的福气。

   因为头些年,康术德被街道退赔归还的东西里,就有两个保存完好的料器花卉盆景,和一个料器玉米镇纸。

   宁卫民当时看见,就忍不住惊叹,这几样东西如此晶莹剔透,惟妙惟肖。

   近似于真实,却远比真实更美。

   再听老爷子说,那都是过去在东安市场内的东记珠花店买的,总价大概是十二块大洋。

   宁卫民就更惊讶这种玩意的性价比之高。

   要知道,这样的料器虽也不是当年一般老百姓可问津的。

   但别忘了,按这个价码,上百盆的料器盆景也换不了一盆珠宝玉石盆景啊。

   偏偏两者在视觉效果上的差距却没那么大。

   确实,比起以翡翠、黄金等制出小树的造型,上面满缀美玉、玛瑙、珍珠等攒就的花朵,配着碧玉雕琢的绿叶,立在珐琅彩盆里的宫廷珠宝玉石盆景。

   民间的料器盆景无疑显得素净了许多。

   远没有那么颜色多变,珠光宝气,璀璨无伦。

   可是玻璃的流光和通透性都很好,做出来的花卉一样光泽亮丽,冰肌玉骨。

   所以说,料器几乎可以媲美宝石的魅力,同样具有富贵娴雅的气象,属于文明的顶峰才会具有的艺术品位。

   也正是因此,宁卫民才会动了以大胜小的心思,决心要弄上一批料器花,料器果来镇堂。

   打算就依靠传统工艺美术的精妙技巧,大型盆景的壮丽气派,来压过听鹂馆和北海仿膳的珠宝玉器盆景去。

   他的具体的想法是,根据工艺美术花果题材的习惯,以佛手、葫芦、石榴、蟠桃、葡萄等蕴意吉祥的象征标志为主题,每一样都要给饭庄弄上一对一人高的大盆景。

   再不济也得这五种花果树一样一个。

   此外,再弄点按实物比例来的料果,什么瓜果梨桃摆成一个果篮。

   什么黄瓜、扁豆、茄子、白菜的,摆成一个菜篮。

   再弄点红枣、栗子、花生、瓜子之类的当点缀。

   然后把这些都在迎宾的台面上摆在一起,那是多么的吉利,多显丰美啊。

   显而易见,用这些料器来为餐厅招揽客人,可比三十年后,餐厅惯以给客人展示那些PVC仿真菜高档多了啊!

   别说保准儿大多数人都没见过,第一眼一定会产生极为震撼吃惊的感受。

   就是连他自己,光想想都兴奋莫名。

   于是为此,在拜访了宫灯厂之后,没过几天,宁卫民和乔万林才会一起又来到了龙潭湖边上的京城料器厂。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