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都市娱乐 国潮1980

第326章 大瓣儿蒜

国潮1980 镶黄旗 2126 2024-06-01 11:47

  不过,还别看宁卫民才初见“张大勺”,就碰了个软钉子。

   可根据他的相人之术,却认为“张大勺”是个直肠子的性情中人。

   因为凭边建功对“张大勺”情况的介绍。

   宁卫民不难揣测出,这老爷子之所以待人刻薄,不近人情。

   大约是见惯了世情冷暖,经历过不少世态炎凉才导致的。

   毕竟他的岁数和孤身一人、孤苦伶仃的情况在这儿摆着呢。

   我们国家在八十年代之前又动荡颇多。

   很明显的道理,如果一个人的生活里遭遇了太多不好的事儿。

   就容易愤世嫉俗,对外人产生出本能的排斥和不信任。

   更何况“张大勺”还是一个顶尖的厨行好手。

   这除了证明他智商高,有天赋、心智坚毅之外。

   也会造就他常人难及的骄傲,说明他性情里有偏执的一面。

   否则就不可能在术业上达到这样的高度。

   而这样的人,也最有主心骨,往往就只认自己的情理。

   要是顺他的意则罢。

   如果不然,就是最难啃,也最不讲理的一块老倭瓜。

   其实宁卫民的生活里就有一个与之近似的例子,那就是他的师父康术德。

   想当初他们俩不对付的时候,老爷子就是看他不顺眼,怎么怎么都不行。

   但一旦认可了爷俩儿之间的缘分,老爷子古道热肠的劲儿就全出来了。

   怎么说怎么是,连房子都舍得白送他。

   甚至有时候宁卫民不开口,老爷子都会主动替这个徒弟往长远了谋划呢。

   这差距就能这么大!

   所以说啊,宁卫民和这样倔老头打交道,也算是经验丰富。

   他既然知道连康术德这么个靠研究人情世故吃饭的专家都免不了被情绪拿住。

   那自然就更不会去计较“张大勺”这位天天围着灶台的主儿横挑鼻子竖挑眼。

   甚至他还懂得,彼此不熟悉的情况下,切忌单刀直入。

   得先装装大瓣儿蒜,跟“张大勺”玩玩“弯弯绕”才行。

   只有摸准老家伙的脉才能做有效沟通,否则没准儿被“张大勺”几句话就给打发了。

   总之,没别的,还是以礼貌当先吧。

   俗话说,抬手不打笑脸人嘛。

   有错认错,有软服软,先缓和气氛是第一步。

   “大爷,大爷,您就是张师傅吧。您说的是,您批评的对。我们年轻人不懂事。确实失礼得很,应该早点出来的。瞧瞧,这都晚了将近小二十分钟了。真的不像话。”

   “虽然今天啊,我们是真没想到,从大前门到景山后面,坐车过来能耗费将近一个钟头的时间。倒车麻烦不说,还赶上了一辆车坏在半路了。可客观困难不代表主观的疏忽。我们真的长记性了,如果有下回,一定骑车来,保准儿晚不了。”

   “我们也明白,这事惹您生气,其实也不在于耽误的时间长短,关键在于情理上说不通。您是长者,怎么也不能让您等我们啊。咱们京城人哪儿能这么没规矩啊?对不住对不住。请您大人不记小人过,一定多多包涵。”

   “另外,我们还真得谢谢您呢。谁身上没有毛病啊?但只有逆耳忠言,才能让人看见自己的毛病。否则那都自我感觉良好着呢,天上飘着的,永远长进不了。所以说句实心话,有人批评我们、骂骂我们,这真是好事儿。您教我们怎么做人,这是为我们好……”

   好家伙啊,就宁卫民这几句。

   不但张士慧和边建功听傻了,“张大勺”也愣住了。

   他还没见过有人挨他的数落,还能这么好脾气,反倒满口称谢呢。

   他眼睛眨巴了眨巴,不明白宁卫民这算厚着脸皮以退为进,或者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心里憋坏呢。

   但无论怎样,话赶到这儿,也都不好再出言数落了。

   于是只能有点无措的咳嗽了一声,把院门让开了。

   “行啦,别门口戳着了,都进来吧……”

   不过虽说他把人放进来了,可很明显的,警惕性也提高了。

   这“张大勺”大概是很明白被人架起来的坏处,进了院儿就直接声明。

   “咱们有事儿说事儿,你们既然奔房来的,那就看房。咱们都挺忙,就少说点儿那些没用的。”

   宁卫民笑了一笑,也不以为意。

   反而附和“张大勺”的话,拍了拍更懵圈的张士慧和边建功的肩膀,催促道。

   “没听见张师傅说了嘛,都别愣着了,进屋,看房。”

   房子的格局很简单。

   所谓三合院,其实就是比四合院缺一溜儿。

   “张大勺”的这处房啊,缺的是西向这一溜儿。

   不过这种情况,可是后天人为造成的。

   怎么回事啊?

   敢情“张大勺”祖上原先也曾阔过。

   他这套老宅不但完整的面目,曾经是个正经的四合院,而且还带着一个小跨院。

   只是后来家道中落。

   四八年的时候,先就让“张大勺”把月亮门一封,那跨院儿卖给邻居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