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都市娱乐 国潮1980

第253章 请客

国潮1980 镶黄旗 2161 2024-06-01 11:47

  完全出乎了宁卫民的意料之外。

   本以为过了开门红的那个周日,进入到工作日,旅游商品的销售会有所下降,甚至步入低谷。

   万没想到,呈现出的事实却是截然相反的。

   除了周一的销售额,比周日低了三百块。

   从周二到周五的四天,居然是一个逐渐追平,甚至是反超的过程。

   而周六和周日就更是不得了。

   业绩突然迎来了超级大爆发!

   竟然比开业当天的销售额,还足足翻了一倍多呢!

   这样的生意热络,无疑与公园里其他国营商店交易惨淡的状况,构成了鲜明的对比。

   同时,也就足以说明,宁卫民看好的生财之道是完全成立的。

   甚至市场前景远比他最初预计的更为美好。

   至于说,斋宫陈列馆的旅游商品究竟为什么能够这么火。

   这首当其冲的原因,当然是因为这几天的天气。

   春暖花开,阳光明媚,风沙还小,这是最适合出游的日子啊。

   外国人又是天生好玩,他们从骨子里就相当自由散漫,享乐至上。

   这样的天气绝不会老老实实把自己拴在工作岗位上。

   尤其发达国家的人,实行的还是双休制,本身就比国人多了一天可自由支配的时间。

   所以这几天来天坛公园的外国人就格外多。

   那么既然总体的客流量增加了,斋宫的客流量自然也会按比例产生相应变化。

   其次,就是因为宁卫民他们卖的东西是真好。

   这些商品可都是宁卫民从外国人喜好出发,精心挑选的品种。

   件件都精美和有趣,完全是外国人根本想象不到的古老技艺和东方情趣。

   许多外国人骤然见到,本能地就会饶有兴致的停步去看看商品,把玩一下。

   偏偏这些东西又很通俗,老外领会其中的妙处并无多大障碍。

   再加上价格不贵,别处没有,且具有实用价值。

   外国人当然愿意把这些东西买下来,为自己的居所增加点异国情调的装饰。

   甚至是带回国去留作长久纪念。

   说到这里,从宁卫民的本心出发,他还真得再次感谢他的好师父才是。

   不为别的,就因为曾经有那么一天,康术德讲起当年古玩行里的事儿,专门告诉过他。

   说外国人为什么喜欢华夏的瓷器、家具,却对玉石、字画这些东西无感啊?

   就是因为瓷器的美和家具的妙,还有功能性,都是表面化的。

   只要是个人就很容易感受到、体会到、享受到,没有多少文化隔膜。

   而玉石、字画就要含蓄得多。

   这些不具有实际用处的东西,非有一定国学基础,对华夏文化的了解,很难欣赏。

   所以民国时期的古董商赚洋人的钱,向来以瓷器和家具为大宗,远超其他各类。

   对此,宁卫民是深以为然的。

   结果他还真没白听这段儿。

   这不,活学活用,举一反三,真的就应用在了如何选择旅游商品上了。

   除此之外,宁卫民培训出的姑娘们也是真给他争脸面。

   外宾见到的她们,永远都是温婉而笑,满面都是“欢迎欢迎,热烈欢迎”的神情。

   如同礼宾队一样恭候着这些“流动钱包”的大驾光临。

   却又不会像这年头大多数涉外场所的服务人员。

   总一厢情愿的去过度关心,提供让人难受的殷勤服务。

   这便让外国人觉得很安心,很放心,能够很舒适很放松地去选购。

   甚至老外们就因为姑娘们问一句才答一句的态度和温婉美丽的仪态仪表。

   反而觉得她们很端庄,十分的优雅,具有东方魅力。

   这样一来,不但东西卖得好,甚至还有许多外国人,要求与姑娘们合影拍照的。

   至于最后,真正关键的一点,那就是宁卫民“回扣”真没白给。

   周六的时候,周日的时候,他几天来刻意结交的那些导游和翻译开始发力。

   不论上午还是下午,都有人带着成群结队的外宾专程而来。

   这些人除了煞费苦心编造借口,宁可绕道,故意拖延时间,也要让那些外国人在斋宫歇歇脚。

   他们还一个劲儿的紧着帮忙推销。

   那还能不见效果吗?

   所以销售额猛蹿那是必然的。

   直接就把销售额纪录推至到三千元之上了。

   不过话说回来了,赚钱虽然是好事。

   可宁卫民反而顾不上欢喜,开始感受到一种莫大的压力了。

   因为完全是猝不及防啊!

   旅游商品受欢迎的程度远远超乎想象,销量爆发式增长实在过猛。

   这就导致原本计划至少要卖上一个月的货,眼瞅着就要空了一半儿了。

   照这个路数,兴许连下一个礼拜也扛不住。

   那宁卫民还能不着急吗?

   他现在是真的看准行市了。

   所以为了加大订单,扩大产能,和几方面定下长期合作的关系。

   他就非常有必要摆一摆席,赶紧和几方面接触一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