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糜汉

第二百二十九章 止步城下 司马军旗

糜汉 酱油拌历史 2134 2024-06-01 17:19

  对武当县城率先发起进攻的数千汉军,乃是由丁奉与张南两员悍将统领。

   其中丁奉胆气豪壮,勇勐非常,最是适合先登攻城这种任务。

   而张南字文进,广陵海陵人,乃是早早就跟随在刘备身边的一员宿将。

   建安十六年时,刘备应刘章邀请入川,张南跟随在刘备身边。

   后来刘备与刘章决裂,张南领军跟随刘备左右四处征战,数有战功。

   历史上的刘备起兵伐吴时,张南作为先锋大将在巫县击败吴将李异等,后与冯习合力一直率军推进到秭归。

   在历史上,正是张南领军将被孙权美称为“宗室颜渊”的孙桓团团包围住。

   跟随刘备多年的张南,无论是野战还是攻城的经验都十分丰富。

   所以糜旸任命张南,为今日攻打武当县的先锋主将。

   张南在率领着数千汉军,来到武当县的护城河外后,他马上指挥汉军从轒輼中现身。

   相比于护城河边的汉军,武当城墙上的魏军有着居高临下的优势,但他们这时军心已乱。

   而反观来到护城河边的数千汉军,士气高昂。

   他们在张南的指挥下,有序地列起战阵开始朝着城墙上放箭。

   军心已乱的魏军完全不能发挥居高临下的优势。

   在军心已乱的情况下,城墙上的魏军仅仅只有一部分人,在听从满宠的命令朝着护城河边的汉军放箭。

   并不密集的火失在轒輼与大盾的格挡下,并没有给护城河边的汉军造成过多的伤亡。

   甚至那些火失都没让汉军的阵型,出现太大的骚乱。

   不久后数千支箭失在张南的一声令下,从水波粼粼的护城河上腾空而起,朝着高处的武当城墙而去。

   因为距离以及高度的原因,所以这数千支汉军箭失来到城墙上之后,并没有对城墙上的魏军造成多大伤亡。

   但那密密麻麻的箭失,却让本来军心有所动摇的魏军更加慌乱。

   在愈加慌乱之下,满宠的命令越加没有人听。

   满宠是在城中的魏军中有着很重的威严,但他的威严再深重亦比不上曹仁。

   在曹仁遭遇不测的消息开始传播后,满宠对城中魏军的掌控力亦在快速减弱着。

   而这无疑给了城下的汉军,创造了极大的良机。

   城墙上射下来的火失越来越少。

   趁此良机,经年老将张南不再迟疑,他马上下令已经推运着壕桥来到护城河边的汉军,开始在护城河上架设起壕桥来。

   站在城墙上的满宠看到这一幕,脸上浮现焦急之色。

   若是往常面对壕车这种犀利的攻城器械,守城士卒最好的方式便是放射火失。

   壕车宽大,是个很好的活靶子。

   但现在城墙上的魏军,因为心中畏惧陷入慌乱之中,哪里还能组织起像样的攻势。

   在没有火失的干扰与破坏之下,五架壕桥很快的架设好铺设在护城河上。

   五架壕桥并排的靠在一起,令武当城外的护城河上,出现一座宽达二十多米的通道。

   这样的通道,已经能够容纳大批的汉军从上面通过了。

   在看到由五架壕桥铺就的宽阔桥面铺好后,张南马上命丁奉率领着上千汉军,手持大盾率先踏上壕桥,而后他命人快速的拉运撞车来到护城河边。

   撞车又称冲车,乃是军队攻打城门的主要攻城器械。

   满宠看到丁奉率领着上千汉军,正在快速通过壕桥。

   而且在那上千汉军身后,已经渐渐出现数辆大型撞车。

   哪怕这时的满宠心急如焚,但是他却没有办法。

   因为他现在根本没办法,稳定住城墙上慌乱的魏军的情绪。

   在城墙上的满宠束手无策的时候,丁奉很快的带领着上千汉军越过壕桥。

   而后丁奉率领着上千汉军手举大盾护住周身要害,朝着前方的武当城墙一步步靠近。

   在上千汉军度过壕桥后不久,数辆针对城门的攻城利器亦在汉军的推运下来到壕桥上。

   看着那一步步朝着身下城门前进的撞车,满宠的眼神中已经出现绝望。

   满宠不禁抬眼看向北方帝都的方向,他满怀悲切的想道:

   难道今日就是他殉国的日子了吗?

   但就在满宠用绝望的的眼神看向北方的时候,他却突然看到,在汉旗林立的森严军营之后,有着一阵巨大的尘埃在朝着武当县快速移动而来。

   在看到这一幕后,本来已经心怀绝望的满宠,眼神中瞬间释放出强烈的光芒。

   一时间满宠还不相信他的眼睛,他快速的用手揉搓了几下自己的眼眸,而后再聚精会神地朝着那处看去。

   集中所有精神的满宠,在那片尘埃之中看到了数面他现在最想看到的旗帜。

   土黄色的大魏军旗。

   当看到那片尘埃中有着大魏军旗出现后,满宠的脸上浮现巨大的喜色。

   绝处逢生,谁人不喜!

   激动的满宠马上手指北方在城墙上大喊道:

   “援军已到,援军已到!”

   满宠虽不再年轻,但多年从军的他依然中气十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