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糜汉

第六百七十五章 全城悲痛 上定庙号

糜汉 酱油拌历史 2142 2024-06-01 17:19

  汉章武六年元月,整座长安城内的臣民,都陷入了极度悲痛的情绪中。

   今汉的开国之君,刘备驾崩了!

   当这个消息,以极快的速度传遍整座长安城内,长安城内有受过刘备恩德的百姓,皆自发的穿上哀衣,跪伏在家中刘备的灵牌之下,痛哭不已。

   整座长安城都被经久不绝的恸哭声包围着。

   特别是当刘备的遗诏内容,被公布在城中后,百姓内心的悲痛更是陡然上升了一个层次。

   在刘备的遗诏之中,在这个伟大帝王的弥留之际,他最担心的是什么事呢?

   他最担心的不是后继君主的皇位稳定问题,亦不是他驾崩后大汉将面临的不利环境。

   他最担心的是,他的百姓们没办法得到富足的生活!

   为了不让自己最担心的一点成真,于遗诏中刘备第一句叮嘱的话就是要轻徭薄赋,就是要休养生息!

   刘备真是无时无刻,不将百姓二字装在心中。

   而刘备的仁德,每个百姓都感受到了。

   对于这样一位一心待他们的君主的离世,百姓们用最淳朴的行动表达着他们的哀痛。

   按照礼制,帝王新丧之际,为防止有人借机生乱,故而整座都城都应该戒严。

   糜旸也是如此做的。

   当刘备离世之后,张飞痛哭呕血,无法视事,于是乎很多事都落在了诸葛亮与糜旸的身上。

   糜旸第一时间以辅政大臣,大司马的身份下令,召城外的驻军入城将整座长安城进行临时的军事管制。

   可是让糜旸没想到的是,他还是低估了刘备在百姓心中的分量。

   哪怕有着众多甲士的阻拦,但许多百姓觉得在家中哀悼刘备,不足以表达他们内心中的悲痛。

   于是乎他们一个个自发地身穿白衣走上街头,一路相扶着痛哭着走到宫城之外。

   在不断的汇聚之下,最终有数万百姓聚集在宫城外叩阙哀哭。

   而这样的场景,不仅发生在一处宫城处。

   可以说在不久后,整座长安宫城外都遍布着为刘备哀悼的百姓们,一望无际,哭声震天。

   甚至别说长安城内的百姓了。

   就是糜旸从城外调进来的驻军,都因为心中的悲痛无法自抑,哭倒了在长安宫城下好些人。

   当糜旸得知这个消息后,见百姓们只是聚集在宫城外恸哭,并无其他过分的举动。

   无奈之下,糜旸也只能默许百姓的这种自发举动。

   而就连百姓与军队尚且如此,更别说陪伴刘备风雨数十年的公卿大臣们了。

   大将军张飞号泣呕血。

   卫将军赵云扶柩晕厥。

   骠骑将军马超膝行叩首。

   后将军黄权以头抢地,声泪连连.....

   凡是能叫的上号的大臣,无不在用自己最激烈的反应,在叙说着心中的悲痛。

   就连刚刚归附大汉的满宠、蒋济们,也跟随着众多大臣跪伏在刘备的寝殿外,哭声阵阵,不能自已。

   偌大的未央宫,在刘备去世的当日,就处处挂满了白帘。

   而在那处处白帘之下,俱是泣涕不绝的大臣,内侍、宫女、羽林卫们。

   听着周围此起彼伏的痛哭声,诸葛亮与糜旸好几次也无法控制住自己。

   可诸葛亮与糜旸却知道,身为辅政大臣的他们,现在却不是一味痛哭的时候。

   强忍着心中强烈的悲伤,诸葛亮与糜旸一同率领众臣,拥戴着太子刘禅在灵前继位。

   待让刘禅成为新任之君后,诸葛亮与糜旸分工合作,诸葛亮率领着相国府诸僚属,全力负责着刘备的丧葬事宜。

   而糜旸则是率领大司马府内的诸僚属,一日之内连下数道命令,从最大程度上维护着长安城的治安。

   在诸葛亮与糜旸通力合作的情况下,长安城内外的臣民虽因为刘备的驾崩,引发了一场心灵上的巨震。

   但最终在刘备驾崩后,长安城内外终究没有大的乱子发生。

   一切随着时间的推移,都在朝稳定有序的方向发展着。

   而刘备似乎提前意识到,在他死后长安城内外会陷入一片无法自拔的痛哭中。

   于是在刘备遗诏中,仿照太宗故事,特地做出了如下规定:

   在他驾崩三日后,全国上下皆去掉丧服,不禁一切个人享受之事。

   为了不影响正常的生活,大汉上下臣民为表示哀痛,皆早晚各哭十五声就要作罢。

   至于在他下棺后,全国臣民更是要忘记他驾崩之事,尽量从悲痛中恢复过来。

   虽说在一开始时,由于过于思念刘备,刘备在遗诏中的规定,并没得到很好的遵守。

   可当诸葛亮随着时间推移,一力贯彻刘备遗诏中规定的时候,长安城内的臣民也渐渐从悲痛中恢复过来。

   正常的生活秩序,在悄然间逐渐恢复着。

   虽说心中每一想起刘备,长安臣民还是会不由自主的号哭出声,可为了遵循刘备的遗诏,臣民们还是尽量控制着自己的悲痛情绪。

   而当长安城内的秩序,在有条不紊的恢复之后,于诸葛亮的主持下,刘备驾崩后的第一场大朝会便应期召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