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科幻空间 我,薯条,苏联英雄

第43章 胜利转进

  当方面军的逐级撤退命令下达。

   薯条君的第三阶段行动提示同步出现。

   大规模行动第三阶段

   由于苏军在反击中并未落入下风,德军在第三阶段将受到削弱,直到其指挥部重新完成部队重组与后勤调配。

   我们的反击已经足以让德军意识到,他们正在尝试挑战的,是怎样一个伟大的国家,是怎样一支伟大的军队。

   但是为了减少无谓的牺牲,我们必须暂时离开这片洒满鲜血的土地了…………

   苏军既是突围,也是最后一击的行动。

   从西南方面军司令部的苏联将军们,在朱可夫的授意下,成功意识到,并开始正确使用巨大沙盘地图上,这些带有薯条标志的模型开始。

   由最边缘,也是当前做出改变最容易的地方开始。

   ………………

   正在带领不多的坦克第8师坦克,与德军鏖战,已经开始熟练的在机魂与机修之间转换的薯条君,收到了是否重新部署到“穿山甲”营的行动中去的系统提示。

   “嗯?”

   显然分不开身的薯条君,只能将行动全权委托给阿廖沙。

   但是正在参与第6集团军,苏军史无前例的主动放弃重要城市任务的阿廖沙也是顾不上。

   因为此刻的利沃夫城,正在有序进行大搬迁,在“不给德军留下任何有价值物品”,这一思想指导下,城内所有愿意和苏军撤离的市民全部动员起来,进行搬迁行动。

   而为了掩护后方有组织撤离,原本收缩阵地的第6、第12、第26集团军,都进行了一些反击。

   这就让收到德军指挥部命令,稳住战线随时准备向北支援第一装甲集群的,德第17集团军有些抓不准。

   双方各有心思的部队在拉扯之间,居然神奇的开始了默契对抗。

   而正面主要是匈牙利部队的第12集团军,甚至在出其不意的攻击中,将实力孱弱的匈牙利“快速军”提前清出了战场。

   这让历史上较为混乱的利沃夫大撤退,撤的相当顺利。

   除了由于历史问题,并不愿意离开的当地居民。

   苏军在有能力的条件下,带走了能带走了一切。

   对于这一切毫不知情的德国人,直到7月1日重新恢复推进时才发现,苏联人只给他们留下了一片空地,和大量的断桥。

   (历史中,由于北部战线反击的重大失败,发现自己即将陷入包围的利沃夫地区苏军的撤退情况如下。

   位于苏罗苏匈边境,战斗不是特别激烈的第12与第26集团军,从6月27夜间开始交替掩护撤退。

   已经陷入包围的第6集团军在6月29日夜间开始,边打边撤。

   并且在这样的撤退途中,苏军同样第一次成功大规模破坏了桥梁。

   而德军第1山地师在6月30日早上占领了利沃夫,随即在这个曾经爆发过反苏暴动的城市,制造了“利沃夫”惨案。

   这里作者必须提一句,苏联军队在战争后期对德国的报复行为人尽皆知,但战争的真实就是如此,仇恨的种子只能开出报复的毒花。

   德国国防军从战争开始,就没有像他们宣传的那样“秋毫无犯”,德国武装部队也不仅仅是,受纳粹党影响最深的部分,才会进行一些不人道的战争犯罪行为。

   这是所有依靠纪律体系建立的现代军队,所无法回避的问题,战争是残忍行为的温床,即使是以纪律闻名的德国国防军同样如此。

   所以希望大家对于苏军和德军的军迷行为,都局限在战术武器层面就好。

   不要升级到,把对种花家人民子弟兵,这种当世唯一军队的情感,转移到其他地方。)

   …………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说,由于阿廖沙也选择将行动权下放,在薯条旅部队的自行决定下,利沃夫大撤退也不是完全一切正常的。

   时间回到,机械化第4军残部收到方面军退却命令的时刻。

   “斯哈!”

   作为一直留在“掘地鼠”连队带领该连作战的兵人“掘地武士”,首先发表了个人看法,他希望在机械化第4军退却的过程中,发动一次对德军的打击。

   这一提议立即得到了,同样有大心脏的伊万与维克多的支持。

   但却被内心狂野但表面上一直是谨小慎微的形象的坦克兵,波卢博亚罗夫反对,

   “政委让我们听副官同志的,副官同志让我们听集团军的,那我们就应该带领部队执行掩护任务。”

   于是不知道这是另外三人挖的坑的,波卢博亚罗夫立刻就被埋了,伊万接过话茬直接说,

   “那好,组织决定了,就由你带领坦克部队,去掩护集团军后撤,我们三个去执行牵制任务!”

   摆弄电台的维克多也抬起头来补刀,

   “嗯,我同意,记得带上电台保持联系,希望我的特训已经教会了你,如何修理车载无线电。”

   最后是“掘地武士”,

   “斯哈!”

   (我们出发!)

   就这样,波卢博亚罗夫稀里糊涂的成了薯条旅暂驻机械化第4军代表,跟随机械化第4军残部向南退却,在拉杰霍夫以南,建立一道防线,以提防此刻根本顾不上向南进攻的德军第9装甲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