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科幻空间 四合院:1944开局娶了女特务

第64章 生死不重要

  何大清现在可算是个大款。

   无论是小鬼子,还是汉奸,都给他爆了不少的金币。

   “放心吧,我有钱,告诉你,你嫁给我,你算捡到大便宜了。钱财这方面不用说,放在整个北平城,我也是能排的上号的。”

   李婉秋一点也不相信何大清的吹牛。

   “倒数?”

   “你。。。。”

   “反正钱给你了,你愿意咋花就咋花。”

   两人说了一会儿话,感觉天色已经很晚了。

   就都上床,准备睡觉。

   两人躺在床上,谁也没睡着,同时,又谁也不说话。

   何大清在想马六说的话。

   如果小鬼子真这么干的话,他怎么办?

   继续杀小鬼子,然后激起小鬼子的凶性,然后大规模屠戮中国人?

   还是就此畏首畏尾,放任小鬼子继续逞凶害人?

   何大清辗转反侧,不知道该如何抉择。

   “怎么了?看你身上像长了虱子一样?”

   何大清一个人实在是下不了决断,正好李婉秋问他。

   “我晚上出去杀小鬼子,你知道吧。”

   李婉秋眨了眨眼

   “知道啊,咋了?出什么事了?”

   “现在小鬼子放出风来,只要日本人被刺杀,他们就杀中国人。

   一个日本人,要让十个中国人抵命。”

   李婉秋听完后直接坐起来了。

   “啥,小鬼子这么无耻?怎么可以这样啊。”

   李婉秋其实也不太赞成何大清总出去刺杀小鬼子。

   可是小鬼子这不讲武德的操作,也让她有些吃惊。

   “这群卑鄙的畜生,啥事儿干不出来,这些年被他们弄死的中国人还少吗?

   连南京大屠杀这种事都干得出来,他们还有什么干不出来的。”

   何大清的潜意识里还是希望可以继续刺杀的。

   因为即使他不杀小鬼子,小鬼子也不会停下残害中国人的脚步。

   而且他杀一个小鬼子,最少也能救一名中国人。

   李婉秋咬着牙说道

   “那还有什么好想的?当然是继续杀,你知道战场上的一个日本兵能杀死多少中国兵吗?

   基本上都是在十人左右。

   就算小鬼子杀了十名中国人,我们也不吃亏。”

   国军和日军的交换比一直都不太固定。

   国军辉煌的时候也就是淞沪会战。

   当时打出了3:1的交换比。

   三个国军士兵能拼掉一个日军士兵。

   可是自打淞沪会战之后,交换比越来越夸张。

   最高的时候达到15:1.

   不过大多数时候都是维持在10:1的。

   所以在李婉秋看来,只要能杀死一个日本人,就算死了10个中国人也是值得的。

   因为日本人除了在战场上能杀死中国兵之外,还在其他时间祸害中国百姓。

   日本侵华期间,总共投送到中国的军队数量大约在300万左右。

   可是这300万人却直接或者间接的造成了中国5000万的人口损失。

   平均下来一个小鬼子残害的中国人,绝对超过了10名。

   何大清还是下不了决心。

   “唉,账是可以这么算,但是这十个人却是无辜的中国人。

   因为我的原因,被小鬼子残杀,我于心不忍啊。”

   李婉秋看问题的视角和何大清稍有不同。

   何大清生活的世界还是和平的,有爱的。

   那是个女人被打两个耳光都能上热搜的时代。

   所以他格外的尊重生命,无论是自己的,还是其他人的。

   当然,小鬼子不算人,不值得被尊重。

   李婉秋生活的就是个战乱的时代。

   她见过太多的死人了。

   每年冬天,北平的大街上都会有一些冻死的流浪汉。

   别的不说,就是42年的河南大饥荒,一下子就死了多少人?

   李婉秋并没有觉得生命有多重要。

   她们当初受到特务的培训就告诉她可以为了情报牺牲,为了设备牺牲。

   其实不止李婉秋这么想,其实这个年代的大多数人都这么想。

   这是一个为了钱可以死,为了情可以死,为了尊严可以赴死的时代。

   大家受了太多的苦,对于活着都失去了期待。

   很多人都不知道明天是否能够活下去,时刻都生活在恐惧中。

   对小鬼子的恐惧,对于土豪劣绅的恐惧,对于匪兵的恐惧。

   人一旦恐惧到了极限,就会变成愤怒。

   这种愤怒会让人忘记生命,奋不顾身。

   只要给这愤怒一个具体的目标,那这个目标必将被撕的粉碎。

   “哼,妇人之仁,就算你不杀小鬼子,他们就能活下去吗?

   只有杀的小鬼子胆寒,他们才会停止杀戮。

   他们就是一群野兽,野兽是永远喂不饱的。

   他们吃的是中国人的血肉。

   忍让只能让野兽变本加厉,只有彻底的消灭野兽,才能换来和平。”

   何大清诧异的看着李婉秋。

   他没想到,李婉秋看起来这么柔弱的一个姑娘,骨子里居然这么铁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