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科幻末日 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

第423章 我们一视同仁

  7月3日上午,曙光三号侦测到了一些无线电讯号。

   这些讯号的发射源离他们并不远,而且是很有规律的呼号,都不用破解fm调解器就能识别播放出来。

   “dawnthree(曙光三号),it‘sartemis,reidwiseman(这里是阿尔忒弥斯,我是里德·怀斯曼)

   dawnthree,it‘sartemis,reidwiseman”

   看起来这些外星人不但会用国际标准发送无线电,还会说英语……当然不是,讯号来自阿尔忒弥斯二号,指令长里德·怀斯曼正在公共频道里呼叫曙光三号。

   张智光在方林和丁继华的目光下拿起话筒贴在下巴上,也调到了相同的频率:

   “这里是曙光三号,我代表飞船上的所有人向你们问好。”

   时间回到半个小时前。

   在猎户座飞船和曙光飞船上,都安装有探测距离和分辨率极高的合成孔径雷达,这不仅用于对接任务,也能在环月时对月表的着陆地点进行详细探测。

   太空并不像大气层内受到地球曲率和空气、山峦的影响,只要处理好辐射和杂波,空荡荡的真空对于雷达来说非常友好,探测距离能够轻松翻几十倍。

   阿尔忒弥斯二号和曙光三号的雷达上几乎是同时出现了异常信号,他们很快就明白这个异常点到底是谁了。

   里德·怀斯曼在未经地面许可的情况下直接在无线电里呼叫,曙光三号开了支部小会以后也很快予以了回复。

   阿尔忒弥斯二号上无人会说中文,曙光三号乘组虽然都会,但显然也不打算用英文回应。

   里德·怀斯曼说的话曙光三号不怎么费力就能理解,而在另一边的猎户座飞船上四个人都得围着维克多·格洛弗手里的翻译器。

   每一名宇航员出发时都有一定的载荷可以携带个人物品,维克多选择把一只翻译器也放在了里面。

   虽然机翻看起来有些费力,但还是能看懂,就是得等一会儿。

   “维克多,你这是讯飞正品吗,为什么这么慢?”

   “老兄,这可是太空!”

   “可它是宣传是离线使用的啊。”

   杰里米·汉森一边和格罗佛拌嘴,同时瞥了一眼舷窗外。

   从和曙光三号建立起通讯的那一刻,阿尔忒弥斯二号飞船上的气氛就轻松了不少。

   和曙光三号相比,他们在过去几十个小时里的压力非常大,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焦虑。

   谁能想象在登月之前他们还得先把登陆器修一遍?根据地面工程师提供的信息,整个维修过程将持续3到6个小时,这对于他们的身体素质和精神都是严峻的考验。

   和休斯顿的通讯几乎一直是在谈论“蓝月”如何维修,现在和曙光三号通讯简直就像是一条破船上的船员遇到了路过的邮轮,知道对方的存在都能让人安心不少。

   通过雷达上面相对坐标的变化怀斯曼分析出了两艘飞船各自的大致轨道,得知现在应该是一个最近的交汇点,距离最近的时候才不到两千公里,至少能维持1个小时的稳定通讯。

   四个人轮流在无线电里进行通话,除了任务本身以外都在聊,让曙光三号上的三人一头雾水。

   外国人都这么热情吗?大家都才出发两天,不至于如此想念人类吧?

   一直到距离变远信号越来越弱,科赫才最后挂断了通讯。

   张智光把全程的通讯录音整理后发回了地面,他总觉得事情有些不太对。

   宇航员训练肯定包括极为严苛的心理测试,而从刚刚的通话中可以很明显听出来阿尔忒弥斯二号的乘员有些……焦虑?还是担忧?

   这不应该出现在为登月而选拔的宇航员上面,肯定是有什么情况发生。

   ……

   华阴。

   “巴迪斯,维内托火箭的进度如何?”

   “呃,进度……正在进行中……”

   看着对方吞吞吐吐的回答,谢廖夫感觉有点不太妙。

   这是他来华阴的第一天,以国内民营航天主要承包商代表的身份来提供技术咨询,一到地方就先对主要技术合作国的航天规模和技术进行摸底。

   首先是从意、发联合研制的维内托火箭开始,5个月过去了,作为一款发动机、箭体、回收技术都已经解决的“准成功”火箭,首枚火箭首飞要不了多久了吧?

   然而巴迪斯躲闪的表情让他皱起了眉,追问之下才被迫说出真相。

   “现在…我们正在制造一级样箭壳体进行测试。”

   谢廖夫:“5.4米直径箭体是阿丽亚娜五的成熟技术,这项工作你们三个月前就应该已经进行了!”

   巴迪斯:“是这样没错,但箭体制造起来很费时间,而且需要德国帮助才能进行测试,经常需要在三个国家之前协调……

   但明年肯定能实现首飞,我们已经努力提高效率了。”

   一想到那18台去年就造好的发动机要在仓库里再放一年,谢廖夫都不知道再说些什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