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古装言情 快穿愿望捕捉器

第7章 宜修重生七

  甄嬛下定了决心,放弃了所谓的自尊和傲骨,将自己从里到外完完全全变成了纯元的替身,在养心殿里宿了三日。

   皇帝心情好,于是给云氏和甄玉娆赐了座宅子。

   皇帝赐居,甄家母女回到京城也算有了保障,至少不会因为孤儿寡母的现状引来恶心的觊觎。

   三日过后,甄嬛自动请归碎玉轩。

   第二日一大早就来了景仁宫请安。

   甄嬛挥退侍女,恭敬的跪在宜修面前,表露投靠之意。

   甄嬛想明白了,无论自己的遭遇有没有皇后的手笔,她都不能得罪了皇后;

   甄家获罪,孤儿寡母的,只有她得宠,才能护住母亲妹妹。

   而依她现在的情况,投靠皇后是最好的选择。

   她不愿屈膝人下,可现实如此,容不得她矫情。

   二人都是聪明人,话点到为止,宜修推拒几次也答应甄嬛的投诚。

   宜修以教授纯元事情为由,赐了两个经年的嬷嬷和一大堆赏赐。

   后宫中,齐妃不足为惧,敬妃欣常在不需费心;惠嫔执拗,安贵人小家子气,祺贵人也是愚蠢。

   心计不输宜修的襄嫔已经殁了。

   纵观整个后宫,只有甄嬛一人能与宜修抗衡。

   虽然甄嬛正是失意之时,旦宜修可不敢放松。

   上一世,甄嬛每一次都能在绝境之中翻身,给她重重一击。

   这一世,她绝不能掉以轻心。

   匆匆几年过去,甄嬛重获盛宠,如今已然是莞妃了。

   宜修一如既往的扮演着端庄贤德的形象,上孝顺太后,中辅佐夫君,下抚育儿女,兢兢业业,皇帝和太后多有赞许。

   在宜修日复一日的努力之下,太后终于要撑不住了,比上一世提前了一年多去世。

   太后是她的免死金牌,可头上总有人压着,宜修很不爽。

   反正为了乌拉那拉氏的荣耀,太后总会保着她的,早死一点有何不可。

   皇帝没了母亲,还被母亲死前那样诅咒,本就不健康的身体在哭灵三天后垮掉,一睡就是两日。

   早已娶妻的三四五阿哥吓坏了;在宜修的主持下,三位阿哥主理丧仪,朝政大事自有宗亲重臣处理。

   病来如山倒,皇帝这一病把积年的暗疾都给勾了出来,纵有整个太医院全力医治,养了半个月还是神色恹恹的。

   大约皇帝也知道自己的身子不好了,太后丧仪过去后,开始有意无意的将三位阿哥都带在身边教导。

   宜修在皇帝病中的表现让皇帝很是满意,赐予了她更多的体面,在莞妃手中的部分宫权也回到了宜修手上。

   宜修演了这么多年贤妻良母,对三位阿哥一视同仁,故而并不参与三位皇子之间的争斗,稳坐钓鱼台,冷眼看着莞妃上蹿下跳。

   甄嬛果真不甘于现状,不甘于永远做别人的替身。

   她想要权力,有了权力才能护住家人。

   当年甄氏一族流放,幸得果郡王相助,甄母和甄玉娆、浣碧三人才免去受辱;

   后来甄讨了皇帝欢心,浣碧也终于在去年回到了京城。

   生活无忧,可身上还担着罪臣家眷的罪名呢。

   三个阿哥之中,三阿哥、五阿哥有亲母,唯有四阿哥孤身一人。

   甄嬛想与四阿哥交好,最好是能说动皇帝将四阿哥记在她名下。

   算盘打的很好,四阿哥也心动了。

   宜修从暗线处得知二人的谋划,嗤笑一声,暗笑他们天真。

   四阿哥都娶妻了,府里的格格即将生产,还缺什么母亲?

   与其打着当半路母子的主意,不如好好谋划,比如联姻什么的。

   那甄玉娆可是和四阿哥差不多大啊。

   不过这位心高气傲的甄三小姐眼光高着呢,只有同样青春年少且单身的慎贝勒能入她的眼。

   在甄玉娆碰见皇帝之前,宜修去请了皇帝来。

   “皇后的意思是,为圆明园李氏请封?”

   皇帝的脸色晦暗不明,手中的银着也放了下来。

   皇后不去看他怀疑的目光,自顾自的盛了一碗老鸭汤,“是。臣妾想着宫中三位阿哥都成家上朝了,弘时和弘昼都有额娘,只有弘历没有”

   宜修将汤放在皇帝面前,娓娓道来。

   “弘历多有长进,臣妾深居后宫也有耳闻”

   “李氏诞育皇子有功,为着弘历的面子,一个嫔位是该得的”

   宜修并不亲近任何一位阿哥,谁示好都照收不误,但绝不有所动作。

   皇帝也愿意听她几句话。

   皇帝沉默几许,拿起了汤勺,尝了一口,忽然道:“皇后可是听了什么风言风语?”

   宜修知道他说的是弘历与莞妃走得近的事,不慌不忙道:“皇上圣明。臣妾知道您宠爱莞妃,可…”

   “莞妃毕竟年轻,与弘历不过差了七岁”

   点到为止,宜修不再言语,静静的用着晚膳。

   皇帝宠爱甄嬛,在甄嬛一声声“四郎”的讨好下,皇帝脑子一热就答应了下来。

   可这么久都没动作,可见他是后悔了当日举动的。

   现在后宫的局势很好,皇后自成一派,齐妃因为儿子出息和皇后若即若离的态度也隐隐有自立门派的意思了;惠嫔、敬妃等人都与甄嬛交好,裕嫔独来独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