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两朝帝王的宠妃

第75章 土司之怒(二)

两朝帝王的宠妃 费娘子 2043 2024-06-02 10:21

  (一)

   永平节度使谋士梅永平,给张业献上一计:谎报吐蕃犯我边界,杀我百姓,奏请皇上兴兵讨伐,皇上若不允,可串通前朝大臣劝谏,还可在锦城制造舆论,说皇上置边疆百姓于不顾,任由小族欺凌,让之痛失民心;若皇上准了,吐蕃乃强悍之族,人口虽少,战斗力强,两强相斗,两败俱伤,我等再起兵兴图大业,一举可成。

   张业依计行事,一面叫府衙的掌书记,伪造吐蕃扰我边境的口供,一面飞鸽传信,给在锦城的李仁罕,告知自己的计策,再派出使者,带上告急文书,八百里加急,报告朝廷。

   接到边境急报,正是掌灯时分,皇上在芙蓉殿,带着两位皇子,正准备晚膳。

   他撂下筷子,一边向勤政殿走,一边让常公公,连夜通知六位顾命大臣议事。

   “中原多年战乱,他们想趁火打劫?”皇上坐在软垫上,从刚听到消息时的慌乱过后,他冷静下来,想:“不对,建国之初,吐蕃族没有趁着中原皇帝鞭长莫及之时,趁机打劫,如今,蜀国民富国强,它倒来作乱,此事定有蹊跷。”

   “传中郎将”,太监小胜子应了一声,跑出门去,把站在门外的韦中郎将,唤进殿。

   “皇上,张节帅是李卫事的外侄,此人心思缜密,勇谋皆俱,吐蕃人虽强悍,可是人少,高明之人更少,以张节帅的雄略武功,区区一个吐蕃族,能奈何他?”中郎将看完急报,提出了疑虑。

   (二)

   “之前,皇上叫臣下,暗查暗算皇上之人,很多疑点都指向张节帅,”中郎将又说:“我们是不是打草惊蛇了?以致他要制造事端,转移大家的目光,掩盖谋害皇上之事。”

   “张业与李仁罕的司马昭之心,早已昭然于世,可是,如若此事是真的,吐蕃乃是与契丹能抗衡的大族,若他们攻进来,后果不堪设想。”皇上说道。

   此时,六位顾命大臣已等候在殿外,等候皇上召见。

   皇上挥手示意,中郎将退过一边,侍立在侧,他与六位重臣,商讨对应之策。

   “皇上,雅州是国之大门,西接吐蕃国,南衔南诏国,两国都是强悍之邦,如若处置不当,国之危也。”枢密使王处回奏道。

   “王大人说的在理,皇上宜早兴兵,拒吐蕃于国门之外,方能减少损失,此为上上策。”李仁罕说道。

   “请问李卫事,何为中策?何为下策?”保宁节度使赵廷隐问道。

   “中策是派使节去吐蕃和谈,献上金银财宝,再派一位公主去和亲,可消弭战火,但却失了我大蜀国的威严。”李仁罕睨一眼赵廷隐说:“下策是按兵不动,等着吐蕃攻来,再做抵抗。”

   (三)

   “李爱卿的计策甚好,只是要统帅蜀军,派哪一位将军去好?”皇上问道。

   “天武军和天雄军有10万之众,离吐蕃最近,皇上何不调两军,天武军从吐蕃北面进攻,永平军从南面进攻,吐蕃再勇猛,也抵不住皇上的两路兵马的夹击,一击即溃,我大蜀国又可趁机扩大疆土,何乐而不为?”李仁罕回道。

   “皇上,李卫事计谋好,为何不让你的武信军上前线,你知道前线刀剑无眼,怕折损自己麾下的将士?”赵廷隐站出来,讽刺道。

   “你,太过狂妄……”李仁罕反驳道。

   “非常时期,我们君臣要齐心协力。”皇上打断李仁罕。

   “皇上,依臣看,前方情况不明,还是先派使臣探明情况,再发兵不迟。”宰相赵季良说。

   “若延误了战机,宰相可担待得起?”李仁罕问道。

   “李卫事,你是我大蜀的功勋,知道打仗打的是国力,应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总要花时间,做好后勤供应,这之前派人查探详情,又误不了时间。”赵季良回道。

   “赵卿说得对,去雅州不过半日的行程,先派两名使臣过去。”皇上最后拍板。

   第二日一早,费加赶到宫里,听说费真在吐蕃官寨,安然无恙,又听说土司大人救助费真之事,皇上才知道张业的狼子野心,“看来,要想法子及早除掉他们,不然,国家会毁于他们之手。”皇上心道。

   (四)

   再说,费真在土司处,得到桑加罗的照拂,歇了半月,脚上的疤脱落,已经能下地行走。

   为感谢土司大人的救护,费之识这些日子没闲着,他把土司的儿子、孙子还有文明叫来,传授他的武功秘诀,“重阳十剑”。

   “重阳十剑”只有十个剑式,讲究快、准、直接,没有花拳绣腿好看,它简单易学,但要领会其中的精髓,成为个中高手,未有十年的功力不行。

   桑加罗土司是一位60岁的老人,她承继父亲的爵位,在土司的职位上,坐了25年,她本身好武,半月来,白天,她虚心地向费之识学剑术,晚上则向他请教治国之道。

   这之中,文州来到土司处,想带走儿子文明,但文明不愿跟他走,还要拜费之识为师,文州乐意有人管自己的儿子,千恩万谢后,去茂州寻妻女去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