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盘点历史:开局十大农民起义

第46章 十大农民起义第七位:瓦岗军起义!

  “汉朝的盛世可是持续了数百年,也算是寿终正寝了!”

   “是啊,相比于那二世而亡的秦朝,汉强过太多了!”

   一些王朝的君王看到大汉的建立,不由得内心感叹。

   特别是隋炀帝,他看着此时居于万民之上的刘邦,露出了羡慕之色:

   “朕的大隋应该也能有百年之久!”

   不过,就在杨广发出这一阵感叹后,光幕中的景象在转瞬间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只听得光幕中幽幽传出这么一句话:

   【盘点历史十大农民起义,第七位:瓦岗山上一炷香,欲与天公试比高——瓦岗军起义】

   【隋朝末期,二世皇帝隋炀帝大肆修建工事,对外征战,导致国内民怨沸腾,徭役繁重】

   【百姓们不堪受辱,纷纷站起反抗,一时间起义的烽火遍布中原大地】

   ……

   汉朝

   刘秀看着隋末的景象,发现与他经历的新朝末期没有什么大的差别,都是遍地民不聊生的惨状。

   不过,那“二世皇帝”四个字却勾起了他的兴趣,他嘴角勾起一抹看好戏的笑容,道:

   “二世?莫非要跟刚才的秦朝一样,二世而亡吗?”

   ……

   隋朝

   隋炀帝杨广面色一惊,虽然他知道自己的一些措施让得民间有着反对的声音,但却没意识到能够衍生为起义。

   而且,自己东征高句丽也错了吗?他可是在为隋朝的统治殚精竭虑啊!

   他眸子中闪烁着复杂之色,仰天高吼:

   “朕想不通,实在想不通啊!”

   ……

   唐朝

   唐高祖李渊露出了期待已久的目光,他饶有兴致地看着光幕,好似在下一刻,便有他的身影出现。

   不过在激动之余,他冷静了下来,意识到这是在介绍瓦岗起义。

   而瓦岗军的头目李密最终却是死在自己手中。

   “这…万万不可让朕出现啊!”

   ……

   唐僖宗李儇却是大言不惭地说道:

   “这个朕知道,全赖那暴君隋炀帝,玩火自焚,可笑可笑!”

   ……

   明朝

   朱祁镇看到光幕之中那身穿异服的高句丽军队将隋军大败的场景,嘴角露出若有若无的轻蔑之意:

   “这杨广是个什么玩意,举全国之力连个弹丸小国都平定不了,遥想我朝老祖当年,可是将蛮夷驱逐千里之地。”

   ……

   【这时,因犯罪而关押在死牢里的翟让被解救出来后,连夜逃回了老家】

   【在见到各地起义如火如荼,他逐渐也萌生了举兵造反这个念头】

   【因此,他带着一些志同道合的乡邻上了附近的瓦岗山,自称瓦岗军】

   【这其中,便有后来闻名遐迩的徐世积和单雄信】

   【他们打着起义的口号,劫掠往来的官船,杀死郡县的贪官污吏】

   【这一举动,很快便是引得许多穷苦百姓的支持】

   【他们拖家带口,奔赴瓦岗山,只为能够吃上一口饭】

   ……

   北魏

   孝文帝拓跋宏喃喃道:

   “原来,粮食是这般重要,汉人的这些起义都是为了几斗之米而和朝廷反目!”

   冯太后款款走来:

   “宏儿可要谨记这些教训,要知道我们此时也并不太平。”

   拓跋宏闻言,也是明白了些什么。

   是因为那些汉化政策的颁布吗?看来不能操之过急了!

   ……

   唐朝

   李世民看着光幕中的徐世积,心中暗喜:

   “想不到如此猛将,最后会追随于朕!”

   ……

   【就在瓦岗军声势大振的时候,先前参与杨玄感起义失败的李密也来到了瓦岗山】

   【翟让听闻,亲自接见了李密】

   【一番谈论后,翟让被其文韬武略所折服,很是重视他】

   【接着,由于李密的个人魅力,瓦岗军中许多人都对他十分佩服】

   【李密看着愈发强大的瓦岗军后,知道偏安一隅绝对不是良策】

   【而离瓦岗山不远的荥阳乃是进入关中的要道,且物资充沛,是不可多得的宝地】

   【于是,他便对翟让等瓦岗将领提出攻取荥阳的建议】

   【在准备妥当之后,翟让和李密便率领大军一路朝着荥阳杀去】

   【荥阳守将被浩荡而来的瓦岗军吓破了胆,连忙向朝廷上书求援】

   【隋炀帝杨广意识到了情况十分危急,便让大将张须陀前往解围】

   ……

   秦朝

   嬴政已经从秦亡的阴霾中走出,毕竟历史前进的车轮,任谁都阻挡不了。

   他此刻看着李密,道:

   “此人有着谋略,可为瓦岗军的中流砥柱。”

   ……

   隋朝

   杨广在幽怨之间见到了光幕上张须陀的身影,忽地精神一振。

   他像是茅塞顿开,拥有如此多的精兵悍将,他怕什么,小小的农民起义,弹指可灭:

   “张将军出马,瓦岗军必然兴不起什么风浪!”

   ……

   【张须陀乃是隋朝的得力干将,曾一度镇压河南、河北等地的农民起义,打得起义军连连败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