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盘点历史:开局十大农民起义

第240章 盘点五大政变第二位:靖难之变!

  唐朝

   李世民听到光幕中的话语,虎躯一震:

   “原来,后世子孙竟然还经历了这种事情,皇权落于一才人之手?武曌?想不到在朕死的时候会越殂代疱?”

   晚唐

   一些文学大家挥动着袖袍,默默翻看着厚厚的书卷,道:

   “还政于李唐一脉,然而,似乎从那一刻开始,唐王朝的辉煌渐渐不在。”

   ……

   明朝

   朱元璋内心不禁暗想:

   “后宫僭越干政,在大明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吗?或者说,会有其他的变数出现?”

   ……

   朱棣此时背后一凉,回头望向皇位之上,总感觉有一双眼睛死死盯着他。

   他抬起脑袋,似有若无的笑了笑:

   “这是要轮到朕了吗?”

   ……

   各个历史时空仍然还有人对武则天创建的武周而津津乐道。

   有些酒客甚至当做饭后谈资,喝得一脸醉醺醺,对着周围的看客们侃侃而谈:

   “要是论女人治国,还得是武皇,至于最终的结局,只不过不是人为所能控制的罢了。”

   “你这家伙不是纯属放屁,女子治国,古往今来,也就只出了这么一个奇葩,原本可以继续辉煌的大唐王朝就此走向下坡路。”

   “这一点我认同,但是……”

   “别但是了,你酒喝多了,回家估计连自家的门都认不清了。”

   “你!”

   “哈哈哈……”

   在一阵嘲笑声中,光幕上的场景也是再度变换。

   新的场景出现在了正中央,那是一位执剑的中年男子,看其面相,肃穆轩昂。

   他站在皇宫之内,眼神中充满炽热,扭头看向沾满鲜血的皇座,却又有了几丝畏惧和不安。

   在皇宫的出口,赫然有着几具血淋淋的尸体,那是皇帝的近卫,他们手捧着踩扁的皇冠,望向一处偏门。

   那里是皇帝逃跑的地方。

   ……

   秦朝

   嬴政看着光幕中残留的这些蛛丝马迹,也是能够推算出大致的情况:

   “死尸出现在皇宫,皇帝不知所踪,反贼手握刀兵,能够做到这种的,八成是有军权,对皇宫了如指掌的臣子,

   而他面容华贵,说不定是某个地方的封王。”

   ……

   汉朝

   汉光武帝刘秀能够透过光幕感受到那出现之人身上的血性和野心:

   “看来,对于皇位他已经觊觎许久,此次杀入皇宫也只是计划的一部分。”

   ……

   唐朝

   李世民用手托着袖子,锐利的目光一扫,淡淡说道:

   “难道又是我大唐的?莫非是地方藩镇起兵与朝廷对抗?”

   ……

   宋朝

   宋神宗赵顼历数大宋开朝以来,似乎没有出现反贼杀进皇宫,皇帝奔逃的事件,摇了摇头:

   “应该是后世发生的事情,不过大概也不会在大宋发生。”

   ……

   明朝

   朱元璋的眼睛瞪得很大,因为那光幕中出现的人,他十分熟悉。

   那是朱老四朱棣!

   在通过光幕知晓太子朱标的死讯后,朱元璋明白,承袭明朝大统的会是朱标的儿子。

   可朱棣不合时宜的出现,不正是,叔叔夺了侄儿的位子吗?

   而且,看样子,好像还成功了?

   兵权不都是在朝廷吗?即便是朱棣想反,又是如何反的?

   一连串的疑问在朱元璋脑海中跳了出来,让得他不得不再次看向光幕。

   ……

   【盘点五大政变,第二位:削藩为始,夺权为终,宫门之内,血洒萧墙——靖难之变】

   ……

   明朝

   朱高炽望着光幕,脸上罕见的露出笑容:

   “有一句话,叫做迫不得已、叫做身不由己,反叛非父皇之意,只愿保全我们这一大家子啊。”

   ……

   【公元1398年,朱元璋在落日余晖之下,缓缓闭上了双眼,与世长辞】

   【他的皇孙朱允炆接过遗诏,承袭皇位,称建文帝】

   【这个时候,还在北平的燕王朱棣得知了父皇朱元璋死去的消息,想要南下吊唁】

   【然而,朱元璋在临死前下过一道诏书,大致内容是自己死后,不许地方的藩王们进京奔丧】

   【因此,火急火燎赶到南京城下的朱棣吃了闭门羹,建文帝朱允炆发出旨意,让朱棣原路返回,不得踏入南京半步】

   【朱棣心里很不是滋味,但也不能违抗皇命,只能悻悻而返】

   【站在城墙之上,眺望着朱棣远去的队伍,朱允炆长舒了一口气,可悬在心中的石头却仍旧没有放下】

   【在他看来,朱棣这是在公然挑衅他这个新皇帝的威严】

   【地方上的藩王还盘踞在各自的老巢,要是他们集体发难,皇帝的这个宝座就不保了】

   ……

   汉朝

   吴王刘濞冷笑一阵:

   “削藩?只要不是傻子都会反抗,辛苦经营起来的家业,凭什么送给别人?”

   ……

   【于是,朱允炆果断的想要削去地方藩王的兵权】

   【很快,削藩的人员便被凑齐,分别是黄子澄、齐泰和方孝孺】

   【朝堂之上,三个内定人员建言献策,对朱允炆说道:

   “削藩就是要大刀阔斧,要是敢有人反抗不从,直接派出朝廷大军镇压。”】

   【但是,这一番言论却引起其他臣子们的激烈讨论,逐渐分离出反对派和温和削藩派】

   【两派各抒己见,观点不一】

   【然而,朱允炆却拍案决定,两派的观点他都不支持】

   【最终,神色坚定的决策道:

   “削藩!朕等不了太久,必须迅速!”】

   【于是,众臣子们哑口无言,只能遵守皇命】

   【接下来,他们便将第一个削藩目标选为燕王】

   【在他们看来,燕王地位颇高,只要将燕王朱棣拿下,其余藩王就都好解决了】

   【至于怎么拿下朱棣,齐泰想都没想,直接决定胡乱定个罪名,派出刑部前去捉拿即可】

   【黄子澄却出声制止,决定先对周王朱橚动手,一步步来,最后再动燕王朱棣】

   【二人大吵一架,朱允炆听得头疼,索性二选一,听从了和自己关系亲密的黄子澄】

   【就这样,燕王朱棣暂时逃过一劫】

   ……

   晋朝

   历经八王之乱的官员们都十分清楚,逃过一劫并不代表被放过。

   皇宫之内就那么一点事,怎么都不会变。

  喜欢盘点历史:开局十大农民起义请大家收藏:(www.xs4.cc)盘点历史:开局十大农民起义全书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