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盘点历史:开局十大农民起义

第237章 刀在手,跟我走!

  【南征取得大胜之后,柴荣更是没有丝毫懈怠,决定挥师北上,将之前丢失的幽州给收回来】

   【很快,势如破竹的大军将北方的敌人平推而去,转眼间便收复了大批城池】

   【就在柴荣兴高采烈,想要扬名立万,继续开疆拓土的时候,病魔直接找上了他】

   【突发恶疾的柴荣一病不起,大军瞬间失去了主心骨】

   【就在回军的途中,柴荣看到了一块木牌,上面刻着让他倍加难受的一句话:点检作天子】

   【因此,一回到朝廷之中,柴荣便将当时为殿前都点检的张永德直接革职】

   【然后,神之一手,委任赵匡胤接替了他的位置】

   【赵匡胤就这样稀里糊涂的成为了掌管后周精锐部队的最高统领】

   【当然,柴荣也注意到了禁军不能一家独大】

   【经过他亲自改革军制,禁军被分为了殿前司和侍卫亲军两个部门,二者互相制衡】

   【然而,殿前司和侍卫亲军的绝大多数官员都是郭威的老部下】

   【对于这个郭威的养子,他们从心底里是不服的】

   【柴荣的境地十分窘迫,因此,为了防止退位之后,自己的子嗣受到他们的掣肘,他不惜一切代价提拔起亲信赵匡胤】

   【这一期间,有人向柴荣检举赵匡胤在军中拉帮结派,结义社十兄弟,关系混乱】

   【但柴荣仍旧坚定不移地站在赵匡胤身边,将检举者打入大牢】

   【在柴荣的眼中,只有赵匡胤是唯一一个才能兼备,又忠心不二的好臣子】

   ……

   北汉

   刘继元站在萧瑟的宫墙之前,仰望光幕,嘲笑道:

   “确实挺忠心的,国家都没了,改朝换代了,改为赵氏天下了,哈哈!”

   ……

   清朝

   维新派看着光幕点了点头头:

   “双权制衡,倒也像是一回事,可就怕一方的权力大于一方,这样就全部变味了。”

   ……

   【柴荣的布局不止于此,他还想继续颁布新政,让殿前司和侍卫亲军的制衡再进一步】

   【然而,还没有等他做完这一切,他就一命呜呼了】

   【驾崩之时,将皇位传给了小儿子柴宗训】

   【主少国疑,加上柴荣几乎没有安排身后之事,使得此时的后周朝廷人心攒动,大臣们都隐而不发,保持观望】

   【禁军的两个部门的角逐开始了】

   【不过,这场角逐没有经历太长时间,赵匡胤的死对头李重进被调离出朝廷】

   【中立的官员纷纷前往殿前司向赵匡胤投诚】

   【就这样,本该是平衡状态的殿前司和侍卫亲军被打破】

   【制衡名存实亡,殿前司一家独大,换句话来说,是赵匡胤一家独大】

   【此时的赵匡胤就像是被幸运的东风所裹挟,他想下来,已经由不得他了】

   【朝廷之中的武官们都做出了让步,文臣们也渐渐站队赵匡胤】

   【似乎,后周的权力中心正一步步向赵匡胤倾斜】

   【只要一把烈火燃起,风助火势,会直接将后周这残垣断壁给烧得面目全非】

   【而这把烈火在五年后,姗姗来迟】

   【北方边境再度传来契丹大军南下的紧急军情】

   【太后和幼主柴宗训不知如何是好,便问计于宰相】

   【宰相们一番商议后,决定派出声名远扬的赵匡胤出征】

   【赵匡胤看着手中的诏书,却摇头拒绝:

   “兵稀将少,深入北方极寒之地作战,不利。”】

   【宰相们只好做出妥协,将侍卫亲军的绝大部分禁军移交给赵匡胤】

   【赵匡胤这才同意出兵北征】

   【不过,在出征之前,赵匡胤鬼使神差的将京城的守卫给换成自己人】

   【接着又让慕容延钊前往河北等地驻守】

   【一个月后,赵匡胤带着浩浩荡荡的兵马向北行军】

   【同时,开封城内各市巷开始疯传一句话:

   “出军之日,当立点检为天子!”】

   ……

   唐朝

   长孙无忌脸上浮现出一抹笑意:

   “依我看,这并不是一场突然发生的政变,更像是赵匡胤与自己亲信商量出的计谋,

   河北镇守,为的是防止藩镇不服,手握重兵,是为了增加政变的力量,谣言四起,是为赵匡胤造势,

   啧啧啧,这绝对不简单。”

   ……

   宋朝

   赵匡胤垂下了头,像是有些不自在:

   “原来,后人会这样看我,欺负孤儿寡母的趁虚而入之人,可事实上……”

   ……

   【很快,整个开封城内都知道这句谣言】

   【消息不胫而走,刚刚走到陈桥驿的北征大军陆续听闻,心中惶恐不已】

   【就在这个时候,各路兵马的校尉拔出腰间的兵器,振臂一呼:

   “现在大军群龙无首,我们愿意拥立赵太尉为天子!”】

   【赵匡胤厉声呵斥,但嘴角却是高高扬起】

   【当天夜里,赵匡胤喝了个酩酊大醉】

   【第二日一早,他的弟弟赵光义和谋士赵普直接将一件精美的黄袍披在了赵匡胤身上】

   【随即,二人跪在地上,口中高呼万岁】

   【庭院中的大小将领见到后,也纷纷跪下高呼万岁】

   【赵匡胤脸上闪过一抹喜色,不确定的问道:

   “我要是发号施令,你们能听从吗?你们要是贪图富贵,私自将我捧为天子,要是能听从我的命令,那是最好,要是不能,我可不想当这个天子!”】

   【在场的众人点了点头:“我们只听从您的命令!”】

   【于是,本来北征的大军开始原路返回】

   【城门的守将刚好是义社十兄弟中的石守信】

   【所以,不费吹灰之力,赵匡胤便迅速占领了整个京师】

   【宰相们听到这个恶讯后,先是一惊,后是释然,对他们来说,谁当皇帝都一样】

   【来到皇宫的赵匡胤火急火燎地找到了幼主和太后,向他们哭诉自己的无可奈何】

   【然而,赵匡胤解释与辩解只能算作后周退出历史舞台最后的体面】

   【不久,禅位诏书已经拟好】

   【在崇元殿前,赵匡胤登基称帝,立国号为宋】

   【陈桥驿兵变到此结束,一切既像是猝不及防发生,又像是谋划已久,但无可厚非,赵匡胤通过黄袍加身,颠覆了一个政权,建立了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宋朝】

  喜欢盘点历史:开局十大农民起义请大家收藏:(www.xs4.cc)盘点历史:开局十大农民起义全书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