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轩辕新明录

第四章 武修文

轩辕新明录 林芫美 2008 2024-06-02 16:27

  鲍婧忙碌了一圈,赶在午饭之前,回到了东三所小郡主的住处。

   踏进正屋,小郡主正倚着靠枕坐着,一个侍女在喂她喝粥。看见鲍婧进来,便笑了笑,示意鲍婧随便坐。

   鲍婧刚坐下,就又有一个侍女沏了茶,端了上来,摆在了鲍婧面前的桌上。还没等鲍婧开口问,侍女便说道:“鲍姑娘,上午您不在,林娘娘等郡主醒了,和郡主说了一阵子话,便抱了小主子去给王爷看了。郡主醒了之后,喝了水,用热手巾敷了手和额头,这才进粥。”

   鲍婧听完笑了笑,夸奖侍女服侍周到,让她下去,自己端起茶杯来喝了两口。

   小郡主很快喝完了粥,又用侍女呈上的热手巾擦了脸,才和鲍婧说话。听说鲍婧去“宫里”看孩子们读书了,便又问起郑克坦。

   鲍婧没有去教室里看具体情况,只得敷衍地答道,郑克坦和其他宗室、郑氏的孩子一起读书,吴绛雪又是善于教导孩子的好先生,自然没有不好的道理。

   小郡主看来心情比昨天好了许多,没有再多愁善感,只是不停地说道“那就好”。

   正聊着,外面又有人声响,不一会儿功夫,林氏带着几个侍女,抱着女婴回来了。

   鲍婧见是林氏,连忙站起来迎接,又问道:“王爷看了孩子,有什么说的吗?”

   林氏满脸笑容,一面吩咐侍女将孩子递还给小郡主,一面说道:“王爷见了这孩子,高兴得不知道如何是好了,又请了太妃一同来看。还给孩子赐了名字,让我把孩子送回来,又嘱咐我常过来看顾郡主母女。”

   “王爷为这孩子起的什么名字?”小郡主听到林氏这么说,几乎有些急切地坐直了问道。

   “叫作平娘。”林氏继续笑着说道,“王爷说了,二爷留下的这个女孩子,要一辈子平平安安的。”

   “好,好,就叫平娘。”小郡主显然是有些激动,眼眶里又泛起了泪花。

   “傻丫头,不能哭,月子里不能掉眼泪。”林氏急忙凑上近前,拿手绢替小郡主抹去,“保重身子要紧。”

   鲍婧看着小郡主,心里在想,郑聪的大儿子叫郑克坦,阿兰生的龙凤胎叫克圻和芹娘,现在这个遗腹的小女儿叫作平娘,都是郑经给起的名字,对男女还真是有别。

   又一想,这就是一个重男轻女的时代,何止是给女孩子起名字一件事情上。“东宁大撤退”之后,郑氏和宗室年满十岁的女孩子也要读书,因为无处安排,所以林樱提出暂时让她们和孤儿院的女孩子一起在粮仓学习,本来还担心他们的父母反对,没想到他们丝毫不在意,更多的反而是不愿意送女孩子来上学。

   忽然,平娘大哭了起来。

   “啊,我看是饿了吧。一早上都睡着,也没吃东西呢。”林氏说着抱起平娘,就往隔壁奶妈的房间里去。

   鲍婧忙了一上午,其实也没有吃东西,这时已经有些饿了,便起身对小郡主说道:“郡主,你还是多多休息,我去阿兰那里看看,一会儿马心如会过来看你的。”

   小郡主点了点头,鲍婧便帮她把靠枕撤了,扶着她躺了下去,把被子盖了严实。鲍婧这才转身出来,向着东三所的第二间而来。

   东三所如同紫禁城的东六宫,只是规制减半。小郡主住在第一间,阿兰和美玉住在了第二间,第三间里住着的则是二郡主一家。

   小郡主这里有太监何七和一众侍女伺候,阿兰和美玉就要冷清得多。当初因为和大肚王国结盟,才有了郑聪和阿兰的婚姻。只是阿兰始终是妾室的身份,而且郑军占了江浙富庶之地,对东宁也并不留恋,郑聪死后,阿兰一家更显得可有可无。若不是还有一对龙凤胎是郑聪的骨肉,阿兰或许不会被带来杭州,而是直接送回大肚国王马禄身边。

   鲍婧一跨进了阿兰的院子,忽然闻到了一股香气,显然是从屋里飘出来的。鲍婧本来就有些饿,闻到了菜香,脚下的步伐不由地加快,三两步就来到了屋门前。挑开门帘,只见阿兰和美玉正坐在桌边,哄着三个孩子吃饭——郑克圻和郑芹娘,还有武利和美玉的儿子武修文。

   阿兰和美玉看到鲍婧进来,连忙停下手中的筷子,笑着迎了上来,三个孩子也从小凳子上窜了下来,扑上来抱住了鲍婧的腿,嘴里喊着“鲍姑姑”。

   鲍婧笑着弯下腰,轮流摸了摸三个孩子的头,连声说道:“乖啦乖啦,先吃饭啦。”

   美玉的官话已经非常流利了,挽着鲍婧的胳膊问道:“你吃了吗,没吃的话还有些汤面,一起吃吧。”

   “嗯。”鲍婧点了点头,“我就是闻着香气进来的。”

   “那我给你去盛。”美玉说着,挑帘子往厨房而去。

   “咦?我不是分派了育婴堂的姑娘们过来伺候吗?”鲍婧在阿兰身边坐下,奇怪地问道。

   “是啊,不过美玉只让她们挑水担柴,打扫院子。做饭和屋里的事情还是我们自己来。”

   “哦?是因为这些满洲姑娘粗手笨脚吗?我回头给你们换一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