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轩辕新明录

第三十七章 僧道事务

轩辕新明录 林芫美 2007 2024-06-02 16:27

  回到总督衙门,许纬辰立刻把张兴扬找了过来。

   张兴扬自穿越以来,基本就是无所事事。也难怪,其他穿越者好歹都有个专业,能做些具体的工作,唯独张兴扬是个茶场的少爷,最多能帮忙管着点茶叶贸易。

   当然,许纬辰找张兴扬不是为了茶叶的事,而是因为今天见到了王道士,忽然意识到僧道的管理似乎一直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

   “你看,和尚也好,道士也好,不需要朝廷批准,自己想当就能当,那怎么行?”许纬辰把中午的事情向张兴扬说了说,又感慨了一番。

   “怎么会这样?”张兴扬似乎有些不相信,“我记得大明和大清对僧道的管理都是很严格的,怎么会出现这种自助式的道士?”

   “我想,太平时节朝廷还是管得住的,只是现在兵荒马乱,又是水灾年景,出现这些事情就不奇怪了。”

   “那你找我来,是想要我把僧道的事务管起来?”

   “是啊。”许纬辰说着,从桌上取过一本《大清律》,翻到了某一页,递给张兴扬,“你看,这是总督衙门里找到的《大清律》,上面的规定挺严格的啊。僧道尼姑需持有由朝廷发放的度牒,以核准身份,持有者必须’通晓经义、恪守清规’。”

   张兴扬接过《大清律》,念了起来:“若僧道不给度牒,私自簪剃者,杖八十。若由家长,家长当罪。寺观住持,及受业师私度者,与同罪,并还俗。”

   “呵呵,我今天遇到的这个王道士,算不算’私自簪剃’?还大庭广众在茶楼门口摆算命摊,你说要不要抓回来杖八十?”

   “不用了吧,人家也就是混口饭吃。”

   “这种混口饭吃的,对社会没有大的影响,倒也算了。可你也知道,古代寺观庵院最大的问题,是寺观产业。”

   “嗯嗯。”张兴扬点了点头,“这个我知道。古代寺观庵院,名下的产业有些税收的优惠,所以投献也时有发生。”

   “所以兴建寺观庵院,看似布施行善,其实里面有很多经济账,就有人专门钻这种空子。”

   “这倒是。”张兴扬继续指着《大清律》上面的字念道,“凡寺观庵院,除现在处所外,先年额设,不许私自创建增置,违者杖一百,僧道还俗,发边远充军,尼僧女冠入官为奴,地基材料入官。民间有愿创建寺观者,须呈明督抚具奏,奉旨,方许营建。——看来清朝皇帝对寺观庵院的管理还是非常严格的。”

   “是啊,我们也要开始认真抓一下这个事情了。”许纬辰说着,拍了拍张兴扬的肩,说道,“我想你回一次家乡,上龙虎山,去见正一道嗣教真人,请他来南京陛见。”

   “啊,这个我熟啊,龙虎山我上去过无数次了。”张兴扬听到这个任务,一下子有些兴奋,“不过穿越之后,我就没再去过,也是该去一次。”

   “嗯嗯。不过,不光是请嗣教真人来南京,还有一件重要的事,就是要清点一下天师府和上清宫等处的产业。”

   “咦,你也知道天师府和上清宫?”张兴扬略有些意外。

   “你这话说的。龙虎山上清宫怎么也算是很有名气的古迹了,一般人都应该知道,何况我之前随军经过贵溪县,听当地人介绍过。”

   “哈哈,看来我们的名气还不小呢。”

   许纬辰见张兴扬说得轻率,连忙劝说道:“你别’我们我们’的,若是别人知道你和张天师有关系,那么我们毛利国人的人设就会出现问题,还是谨慎一点为好,不要到处去说。”

   “行行行,知道了。还有呢?”

   “我们要清理寺观庵院的产业问题,必须先立一个标杆。如果龙虎山上的正一道产业能够查点清楚,之后再查其它的寺观庵院,就有了标准,也不容别人推搪。”

   “这个嘛……应该也行吧。”张兴扬晃着脑袋想了想,“据我所知,除了天师府、上清宫和周围的道观,张天师家还有附近几千顷的土地。”

   “这些土地,都是特许免税的吧?”

   “嗯……我估计是的。”张兴扬用手挠了挠下巴,“明太祖朱元璋封张天师为二品,赐给银印,永掌天下道教事。清代还给涨到了一品,可见朝廷是极为优待的,免税嘛,肯定会有。”

   “所以嘛,张天师的产业要彻查清楚,不然的话,越来越多的人会把田产投献到张天师的名下来寻求避税、避徭役。”

   “好。那我几时出发,和谁一起去?”

   “尽快出发。人选嘛,我让冯锡韩跟你去。他在政令室干得不错,尤其对于清查土地资产,很有心得。”许纬辰说起冯锡范的三弟,还是非常满意的。

   “呃……我是说,我们不是不能单独行动吗?还得有个人陪我去啊。”

   “哦,这个好办,你想要和谁一起去?”

   “你看……婧婧姐怎么样?”张兴扬有些扭捏地说道。

   “哈?鲍婧在宫里要忙多少事情你知道吗?还想她陪你去?你做白日梦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