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穿越七零,乡下军嫂的日常生活

第16章 去镇上寄信

  从陈家湾村距离镇上大概将近二十里路(1里大概等于500米),路上每天都有赶货送到城里的马车。

   跟在马车身影走快点,也能够找到镇上。偶尔也会有骑自行车的人,大多都是到周边厂里上班的工人。

   从村子里的土地路上走出来,大概十来分钟就到了主干道,也就五米多宽,道路两旁长着直直的杨树,穿过杨树后面是成片成片的麦田,绿油油的一片,一望无垠。

   来上工的农人在田里忙碌,融入在一片麦田中,让人看着感觉心情很舒服。

   叶晚晚眉眼带笑,这样的场景真的好难得看到了。常年待在城市里,虽然也有绿色植物,但缺少了一份心灵上的触动。

   就像在城市长大的人,莫名会对草原大海心生向往。

   看着周围的环境,心里感慨的同时,脚上的步伐也在加快。

   出来的时候,叶晚晚带上了手表,用衣服遮挡着,钱放在棉袄里面口袋。

   虽然天气暖和起来,但早晚温差还很大,此时走的背后已经微微出汗。

   为了买东西好拿,叶晚晚出门时背了一个空竹篓。

   这年头买东西可没有方便的手提袋,要么用竹篓装,要么用三角兜。

   路上的人多了起来,周边的房子也渐渐多了起来,大概又走了一段距离,这才到了镇上。

   看了一眼表,已经八点多了,从村子里走到镇上,差不多快两小时。

   街上映入眼帘大多都是两三层房子,空白的墙上印着各种口号。

   街上的店面屈指可数。

   一家百货店,一家副食品店,一家布店,这都属于供销社。

   两家小的吃食店,一家书店,一家报社。

   还有一个大点的国营饭店,在它对面就是邮局。

   这一圈二层店面,就数邮局最醒目,因为外面门口一个绿色邮筒。

   先把最重要的事解决了,于是叶晚晚直奔邮局。

   进到里面,一个长木柜台,隔成好几个窗口,窗口上挂着木牌,对应不同的业务。

   邮局里已经有不少人在窗口等着了,大厅里面有供人歇息的绿色长椅。

   最里面还有两个半敞开的电话棚,用绿色木门隔开,没有座椅。

   在柜台前等了片刻后,轮到叶晚晚,因为不太清楚邮寄的规则,特意多问了几句。

   这个时候的服务员属于国企员工,态度不冷不热。

   本埠(本地区域内)信函邮资,分为平信和挂号信。

   平信,20克以内2分,21-100克每超过20克的加2分。

   挂号信是在营业窗口交寄,经邮局营业人员验视、封装、书写、邮资等,符合要求,会出具国内挂号信函收据。

   在平信的基础上,需要另外增加8分钱。

   外埠(本地区域外),平信,20 克及以内4分,21—100 克每超过20克的加4分。

   清楚了规则之后,叶晚晚考虑到以后还要寄信,就买10个信封和10张2分的邮票和5张4分的邮票,一共5毛。

   叶雪没有给她地址,但家里的地址她还是知道的,用了一个4分的邮票,寄出去的时候还有点心疼钱,但想到对方要是看了信,心情肯定不爽,又舒坦了。

   要是能还钱最好,不还钱她就想别的办法,肯定不让他们家安生。

   寄给苏向钰的信,用了一个2分和4分的邮票,除了她写的回信,还有苏向瑞写的信。

   从邮局出来,准备去买,正好上次苏向钰托陈建安送了一些票。

   叶晚晚来的时候供销社的人并不多,便先到布店去询问布的情况,正好碰到有布,便买了三尺灰布,付了1.37元和叁市尺布票。

   将布折叠好放进背篓,这才往副食品窗口走去,买了两支牙膏0.9元、四只牙刷1.16元、洗衣粉0.27元、4卷手纸1.12元、一盒肥皂0.36元、三条毛巾1.17元,小孩布鞋2.76元,三双大人布鞋9.75元。

   还买了2斤盐0.3元,火柴2盒0.4毛,白砂糖1斤0.75元加上一张糖票。

   买的都是日常比较需要的物品,装在背篓里。之前不能出来没办法只能将就,这次出来了,能买赶紧买。

   其实叶晚晚最想买的就是床单被套,但奈何有钱,没有多的布票了,只能踢掉了。

   叶晚晚肚子饿了,去小饭店要了一碗菜汤面2毛,5个包子2.5毛,要了半市斤粮票。

   菜汤面有点油水,放了点青菜,味道还行,份量挺足的。包子打包了,准备带回去给家里人吃的。

   看时间已经10点了,叶晚晚决定赶回家,路上盘算着,总共花费了20.95元。

   出来的时候谢英给了她20元,结果她一点都不剩了,还倒贴了钱!

   镇上无法取钱,也没有金手指能赚钱,唯一指望就是苏向钰寄钱了,内心有点无力,好惨啊!!!

   想正儿八经搞钱,得大环境开放之后,目前的选择不多,除了买房子之外,有没有什么以后能增值的东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