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古装言情 穿越之杀手太子妃竟是小姑妈

第147章 夺位之心

  玄一的面上,流露出一抹难以抑制的激动之情:

   “王爷,我们何时入宫啊?

   城外那帮兄弟们,都快要憋傻了!一个个摩拳擦掌着。

   今日清晨,接到王爷您下达的命令后,他们更是个个精神抖擞、严阵以待!”

   千无殇凝视着玄一,眼神中透出几分深邃和凝重。

   他缓缓地开口,声音低沉而坚定:“你们无需入宫!”

   听到这句话,玄一脸上原本的激昂,与振奋瞬间消失无踪。

   取而代之的是,满脸困惑和不解:“不进宫?这……这究竟是为何?”

   他瞪大眼睛,直直地盯着千无殇。

   面对玄一的疑问,千无殇并未直接回答。

   而是反问一句:“为何要进宫?”语气极为平静。

   玄一愈发茫然失措,理所当然地说道:“因为逸王举兵谋反,此乃国之大难。

   我等理当攻打逸王军队,守卫皇城安全才对啊!”

   他实在想不通,王爷怎么会下这样的命令。

   千无殇却是突然,反问道:“太子在哪里?”

   “太子?”玄一一愣,随口答道。

   千无殇尚未开口,天一却是反驳道:“不,太子在宫里。”

   千无殇眸色暗沉:“太子与二哥,这么多年,已经势同水火。

   此次父皇病危,太子监国,对于太子来说,这无疑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他又怎会错过这样的好时机呢?必然会竭尽全力去打压二哥的势力。

   即便是对本王,太子也趁着这段时间,查出了不少事情。

   二哥拥有的那十万兵马,想必已经不再是什么秘密了!”

   此时,地二猛然想起,近日王爷曾命他们密切关注百步谷内的情形。

   然而,他们竟然意外地发现,除了自己一方之外

   太子的人马,似乎也察觉到了,逸王爷私自掌握兵权一事。

   当时,正值陛下突然吐血晕厥之际,他们根本来不及,将此事禀报给陛下。

   自那时起,太子开始监国理政,但王爷却对如何处理此事,感到颇为犹豫。

   于是乎,众人只能继续紧盯着百步谷,暂时未采取任何其他行动。

   按常理说,如果太子得知真相后,既然已经负责监理国事,完全有能力直接着手解决问题。

   但令人费解的是,太子却选择了按兵不动,甚至连加强警戒都不曾有过。

   这一切就仿佛……

   仿佛是有意等待着,逸王举兵起事,甚至可以说是在,蓄意诱导逸王发动兵变!

   地二瞳孔剧震:“王爷,您的意思是…太子他,是故意等着逸王爷起兵?”

   一直没有说话的黄一,眼眸深邃,闪过一丝精光,对上千无殇的眼睛。

   沉声说道:“王爷,今早陛下又陷入了昏迷,太子又留在了宫中。

   如今逸王的人说,太子毒害,挟持天子,把持朝政。

   打着擒贼保皇的名义,攻入皇宫。

   凤仪卫没有陛下的命令,不可妄动,而逸王爷,既有两万兵马进入皇宫。

   又有凤仪卫的内应,胜算必也不小。

   即便太子早有准备,倾力抵抗,这宫里怕也是会血流成河。

   皆是,太子和逸王,必然会是两败俱伤的局面。”

   黄一最后几个字,说的很慢,仿佛在试探王爷的想法。

   千无殇微微拧眉,等着黄一接下来的话。

   黄一眼眸中,迸发出锐利的光彩,他紧紧地咬着牙关,努力克制着,内心汹涌澎湃的激动情绪。

   掀起衣袍,跪在地上,直着身子,恭敬无比的神色。

   微微颤抖的声音,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兴奋说道:

   “王爷,如今太子和逸王,这两只猛虎相互争斗。

   正所谓‘两虎相斗必有一伤’,而我们正好可以坐山观虎斗,等待时机成熟时再出手。

   到那时,只需带着驻守城外的破雷军,入宫平叛……”

   玄一闻罢此言,片刻后,他猛地抬起头来,眼中闪烁着亢奋的光芒。

   极其赞同,激动地看向千无殇:“对啊!王爷,黄一说得对!

   这不是就是别人,常说的鹬蚌相争,渔人得利嘛。”

   千无殇心中,究竟作何感想,众人不得而知。

   但像玄一等,这些追随他多年之人,却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他们亲眼目睹,王爷遭受无数冤屈与不公对待。

   王爷明明英勇善战、为了千耀国屡次浴血奋战、九死一生。

   然而到头来,却未能得到应有的恩宠与器重。

   反观那太子、逸王,以及先前的豫王等。

   只需留在京都奉耀,尽享荣华富贵即可。

   不仅如此,他们居然还变本加厉地欺压、排挤自家王爷。

   尽管众人对此,心知肚明且愤愤不平。但始终未敢,将这份不满公然表露出来。

   不过大家心照不宣,如果哪天王爷心生夺位之念,那么他们定当全力以赴、誓死相随!

   时至今日,这不正是千载难逢的绝佳机会吗?

   不光是黄一,和玄一两人,存此念想,天一、黄二、地一和地二等,也都抱着同样坚定的信念。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